徐匯商圈3公里內開出近20家VR體驗店

2017-03-03 12:12:59|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據《勞動報》報道:在位於徐家匯黃金地段的匯嘉、嘉匯、匯峰三棟大廈裏,頂峰時期曾有大大小小幾十家桌遊吧、真人密室遊戲廳置身其中,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它們陸續調轉槍頭改了行。購置幾臺新設備、裝上幾款遊戲,再一次開門迎客,這些店有了新的名字,叫“VR體驗店”。然而記者注意到,此類VR“小作坊”的經營模式仍然走著當初桌遊、密室的老路,隨著大小體驗店越來越多,“小作坊”再次陷入盈利難題,有店家坦言:“後面要還有想開店的人,可能回本都是個問題。”

  3公里內搜出近20家“前生”多為桌遊吧

  週六早上9點,張靈(化名)起了床望向窗外,外面春風徐徐、陽光明媚,她的嘴角也跟著上揚,“今天天氣不錯,應該有生意了。”心裏嘀咕著,在幾分鐘內洗漱穿衣,她匆匆趕到自己開在匯嘉大廈的店裏,幾個店員還沒來,開了店門、搬出招牌,她邊收拾著邊等待客人上門。很快一上午過去了,沒有一個客人光顧。張靈安慰自己,“下午人就會多起來的。”

  晚上7點,店員打掃著場地,張靈就在邊上算著流水,上午沒客人,下午來了三批大學生,都是大眾點評團購的,算一算,今天營業額到現在還沒超過一千。“晚上應該還會來人。”店裏的營業時間到淩晨,她心裏期盼著晚上生意能好點。

  張靈在2013年就開起了桌遊吧,2015年前後又新開了一家密室遊戲廳,去年3月,聽説VR體驗店前景很不錯,一個月就能回本,關掉密室,她在原來桌遊吧的大廈裏開了現在這家VR體驗店。“剛開始生意是蠻好的,我的一些老客人聽説我開了VR體驗店都很感興趣。”她説,但到了下半年,來店的人越來越少,多的時候七八個,少的時候則空無一人。她的生意很快陷入僵局———一百多平方米的房租一個月1萬多元,兩個店員工資將近1萬,前期投入的10萬元雖然差不多回本了,但想要盈利也是勉勉強強。“勉強夠人工、房租水電吧,每個月也就幾千塊。”她坦言。

  就在張靈開店不久,匯嘉大廈連同附近的匯峰、嘉匯等寫字樓又陸陸續續開了10多家虛擬現實店,最誇張的是,記者站在徐家匯地鐵站,打開大眾點評,周邊三公里內就有將近20家。上海像這樣扎堆式經營的區域並非只有徐家匯,五角場、浦東八佰伴附近等地也是如此。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體驗店半數以上置身於寫字樓、居民樓之中,大部分還同時經營著桌遊、私人影院等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VR體驗店至少已經超過了300個。而在全國,去年一年來,各類品牌的加盟店數量在8000家左右,混合生態體驗店7000家左右,而個人店主自營的VR體驗店,則多達20000家。與張靈的經營現狀相同,和龐大的開店數形成對比的是,VR垂直媒體黑匣網在去年底發佈的《中國VR體驗店經營現狀白皮書》中指出,賺錢的店竟不到30%。

  一次性體驗為主工作日客流尤其慘淡

  如一時風起,體驗店的生意如今已是遍地開花。

  在網上搜索“VR體驗店”,十幾個加盟小廣告讓人看得心動不已,大部分品牌以“VR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很容易將首次接觸的人轉化成消費用戶”的心理誘惑著加盟商。第一現場VR體驗相關人士介紹道:“我們第一現場這個品牌的設備,可以根據實際經營面積的大小和人流量進行靈活調配,在上海一些客流量大的區域,十幾萬元購買的設備僅需兩三個月就可以回本。”

  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上週六,記者走訪了幾個熱門商圈的VR體驗店,發現這些VR體驗店的客流可以稱得上“慘淡”。僅以肇嘉浜路沿線一個創業園裏開在露臺上的體驗店為例,下午兩點後的半個小時內僅來了一對情侶。張靈告訴記者,他們開店的常常會以消費者的身份竄門。“除了一家比較大的,生意都差不多。”她説。

  據行業內人士透露,幾套設備,幾十平方米空間,開一家VR小型體驗店成本大致在20萬,對私人店主來説,這個門檻一點都不高。在上海開一家這樣的店,月租平均約1.5萬,需要2名工作人員維護,加上水電每月綜合成本大概在3萬左右。據了解,目前VR體驗一小時的體驗均價是100元左右,按照這一成本計算,要不虧本,單店平均每天必須迎來10個客人消費,這還僅僅是不虧損的情況,要想盈利,這個數字還要更高。

  但現實的情況是,體驗店在工作日的流水經常為零。“可能因為價格的關係,店裏很少有回頭客。”一邊是極其少量的回頭客,一邊是嚴重的跟風、扎堆,這讓VR體驗店的生意變得尤其艱難。

  記者注意到,或許是感覺到經營危機,不少VR體驗店在今年推出了套餐的形式,將茶點、小吃等增值服務包含在套餐價內,希望吸引更多消費者來對衝風險。

  每小時消費百元以上內容同質化更新慢

  《中國VR體驗店現狀白皮書》數據顯示,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是否進行VR體驗的關鍵性因素。記者通過梳理髮現,目前蛋椅類VR的體驗價格平均在30-50元左右,體驗時間為5-12分鐘;而可行走類VR大多按照項目收費,每項人均收費50-80元,體驗時間為平均10分鐘。VR體驗店則以小時計時,大部分在100元每小時以上。

  此外,內容同質化、更新太慢等也遭不少體驗過的消費者詬病。“還沒明白怎麼玩,遊戲就開始了。有些遊戲玩起來頭還有點暈。”“玩來玩去那幾個遊戲,等新遊戲更新等了一年,辦了會員卡一點意思也沒有。”不少消費者反應道。

  某VR內容分發商媒介總監向記者坦言,內容的創新性開發是目前VR體驗店面臨的一項難題,很多消費者只要體驗過一次,就會對相同內容失去興趣。不難發現,市面上的蛋椅類VR不外乎就是景觀模擬與僵屍古墓,而可行走類VR也逃不開滑雪冒險與槍戰射擊的元素。

  有專家指出,目前VR體驗店中的內容還不足以形成重復性消費,在硬體不成熟、內容不完善的情形下,談盈利還為時過早。“VR體驗店是想將VR打造成休閒娛樂的新方式,就像曾經風靡街頭的電玩遊戲廳一樣,然而同質化嚴重又無法産生互動性的內容,註定VR體驗難以成為娛樂的剛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