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落地,實體商場復活?

2017-01-03 11:53:32|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

  體驗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科技元素的項目,不必專程去科技館———如今,只要走進商場,魔方展、VR遊戲、全息技術,一大批互動體驗項目扎堆入駐,“總有幾款適合你”。

  元旦小長假伊始,記者在滬上幾個大型商場走訪發現,兩大一小、四大一小的組合特別多,商家主攻“家庭牌”,用電商難以“染指”的各種高科技互動體驗項目來黏住消費者。

  VR、AR漸成商場標配

  前天是元旦小長假的第一天。一大早,家住大華的陳先生一家便來到月星環球港,原本是揣著門票去附近參加一個親子活動,結果人太多沒排上隊,轉身進了商場,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保守估計,今天我們一家三口的花費要超過800元了。”陳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兒子在三樓的‘世嘉Joypolis’互動體驗區泡了一個早上,通票花了240元,三個人的午餐一共吃掉280多元,下午準備去看個電影,還要近200元,再加上飲料、停車費等,如果再買點東西,就得過千元了。”

  很久沒有逛商場的陳先生坦言,現在商場的變化很大,影音視覺體驗類的項目越來越多,“這裡剛剛開業時只有四樓有一個影院,現在光B2層就有兩個體感項目,三樓的Joypolis裏有不少VR、4D體驗,四樓還有一個谷歌魔方展,像是走進了一個綜合影音體驗中心”。

  記者近日走訪了滬上多個商場發現,除了電影院這個“標配”,如今VR、AR等影音體驗項目在商場開起了門面。前不久剛剛開業的龍湖虹橋天街,Barco鐳射巨幕廳、MX4D特效影廳、裸眼3D球幕光影展、次元魔方VR主題娛樂館等影音設施佔據了很大的空間;在環貿IAPM,聖誕老人還沒有“收工”,消費者依然可以在VR禮物小屋裏透過VR技術幫忙趕制元旦禮物。

  一位VR行業人士告訴記者,2016年是VR元年,一大批逐漸成熟的VR項目開始尋求落地,一個很重要的出口就是線下商場、樂園等商業場景,“2016年中國的VR體驗館或已超過5000家,光是駐紮在上海各大商場裏的VR體驗點就接近150家,規模稍大的商場一定有商機”。

  用科技和互動撬動“家庭消費”

  這幾天鍾女士一直在糾結去哪消磨時間,不是找不到地方,而是選擇太多。

  “不少商場的主題展都看起來很有誘惑,大悅城有個航海王黃金城的主題展,近鐵城市廣場的加菲貓主題展佔了整整一層,虹橋南豐城有個‘瘋狂動物城’主題活動,聽同事説帶孩子去體驗很不錯。”鍾女士給記者羅列了她相中的三家商場,但她也坦言,這些項目的入場門票或增值消費都很“辣手”,應該只會選擇一家。

  消費者態度的轉變,似乎為新一年實體商場的發展帶來了好苗頭。過去幾年,實體商場壓力“山大”,一度被電商壓著打。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型,如今的商場似乎找到了新方向———科技感、體驗感、互動性正成為抓住“家庭消費”的引流入口。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告訴記者,在環球港開闢世嘉都市樂園項目,整整談了3年,“環球港要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體內的大型體驗式樂園。”他告訴記者,AR、VR等一些高科技趨於成熟,項目中大型跳舞機、VR技術、4D體驗等一應俱全;從目前的引流情況來看,這些項目極大地帶動了餐飲與購物消費。

  上海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認為,實體商場的轉型正在顯現線上電商所沒有的特點。過去,“餐飲+購物”是線下商場主打的“組合拳”,但餐飲火了,購物消費沒有起來;現在很多商場大面積讓位給帶有科技元素、有互動性、能重復體驗的項目,從孩子的體驗入手,帶動了家庭消費,“這種體驗式佈局在節假期間的效果更為明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