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險家攝影家爾冬強舉辦“絲路”新展

2017-03-07 12:13:47|來源:新華社|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上海3月6日電題:沒有終點的“絲路”探險——上海探險家、攝影家爾冬強舉辦新展

  新華社記者 孫麗萍

  用17年走完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上海著名攝影家、探險家爾冬強,又舉辦新的展覽。

  5日,在上海市石龍路345弄的“爾冬強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裏,一場名為《法國漢學家在中國》的文獻展揭幕。展覽展示了三位法國漢學家:最早研究敦煌學並翻譯《史記》的“西方漢學第一人”沙畹、研究鄭和下西洋的伯希和、被譽為“法國的中國詩人”的謝閣蘭。

  數百件藏品像自“時光隧道”中取出:光緒年間清政府頒發給伯希和的珍貴老“護照”,《西突厥史料》《中國西部考古記》等大量以各種語言出版的法國漢學家研究中國的原版著作、百年前的珍貴老照片與爾冬強重訪舊地的攝影紀實……

  過去數年中,爾冬強如同“尋寶”一般,苦苦追尋這三位漢學家的足跡,逐一回訪他們當年田野考古的現場,在歷史的文本裏“爬梳翻檢”,才找到這些中國與西方文明交流的“化石”。

  爾冬強説,眼下,在全球化的視野下,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被一種強勁的力量推動復興。

  作為一個攝影家,爾冬強從1980年代開始,就著手拍攝並完成了上海城市攝影、中國近代通商口岸、鄉土中國等多個系列,每一個系列都是頗具學術價值的專題,還出版了數十種攝影專著。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描寫絲路的文字,從而燃起投身“一帶一路”探險的雄心。從2000年起,他耗時17年,走完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實地探訪了絲綢之路沿線850余個重要歷史遺址。

  爾冬強重走“絲綢之路”,先是經歷了從我國河西走廊直到埃及等地的陸地考察。從2015年開始,爾冬強駕著無動力帆船又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而行,縱橫11549海裏,海上航行109天,岸上採訪96天,實地查看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遺存。期間,他在海上多次遇險。

  對於17年的絲路探險,他寫道:“闖蕩四海的古代先民,直挂雲帆,踏遍滄海,飲鹹吃腥,用漢字撰寫歷史的疆域,通過信風貿易四海流播中華文明。”

  而攝影家的身份,則使得他以視覺方式記錄百年絲路今昔。“作為一名擅長攝影的探險者,除了記錄當下,我還會關照絲綢之路的時代變遷。”

  爾冬強説,重訪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古代遺跡遺址,一一對應拍攝照片,記錄下100年前後的變化,“這對未來中國而言,相信是極其重要的視覺文獻採集。”

  2014年,爾冬強在中華藝術宮舉辦了轟動一時的《一個人的絲路》視覺文獻展,但展覽結束時卻不得不黯然拋棄部分展品,只因收藏已超出個人所能負荷的能力。

  爾冬強估計,他的絲綢之路收藏已達到了一家中型博物館的水準,他希望有機構或場所為這些文獻資料提供藏身之所、展示之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