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滬籍應屆生留滬比例逐年降低

2017-03-20 08:26:40|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堅守”還是“逃離”?越來越多的非上海戶籍應屆生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在昨日舉行的“2017年上海春季人才交流洽談會暨長三角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擇業招聘會”上,記者從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本市非上海戶籍應屆生留滬比例在逐年降低,已從原先的近9成下降至7成,其中既有生活成本的考慮,也與外地提供較好就業機會有關。

  推出上萬工作崗位

  此次招聘會是年後本市舉辦的最大規模招聘活動,也是今年為應屆生提供崗位最多、擇業機會最多的招聘會。有530家企事業單位參會,其中本市408家、江、浙、皖三地90家、雲南省32家,共計推出崗位11482個。

  統計顯示,招聘的行業涵蓋了計算機、機械工程、建築房産、電子通訊、行銷貿易、生物制藥、醫療衛生、航運物流、金融、行政管理、教育等各領域。其中建築業佔20.6%;製造業佔16.4%;房地産業佔1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佔10.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佔9.6%。

  對於不少應屆畢業生來説,這將是其判斷今年就業形勢風向標的招聘專場,無論是企業開出的薪資,還是行業的人力需求,在這場招聘會上都得以體現。為此,一大早就有諸多應屆生前來“領行情”。

  為文科生“加料”

  此次招聘會大專學歷崗位有2416個,佔比29.1%;本科學歷崗位有4726個,佔比56.8%;碩士學歷崗位有1025個,佔比12.3%。博士學歷崗位較少。因此,此次招聘活動將為本科生,尤其是二本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擇業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招聘會中出現了不少偏文科的崗位,這在以往同類才市中極其罕見。組織方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文科類的畢業生找工作較難,考慮到這一原因,市人才中心此次特意“加料”,推出了人力資源、行政崗位412個;設計、創意、美術、廣告崗位421個;財務、審計、稅務類崗位302個,諮詢、仲介、律師、法務類崗位67個,編輯、發行、印刷類崗位51個,這無疑為不少文科生找工作提供了機會。

  非上海戶籍留滬比例下降

  在此次招聘會上,江蘇、浙江、安徽有90家企業參加,推出崗位2150余個。以當地知名企業、大專院校為主,包括浙江省能源集團、安徽工業大學、中國17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等。記者發現,這些攤位並未遭遇冷落,部分甚至還比較熱門。

  過去,不管是上海戶籍還是外地戶籍的應屆生,大都願意在滬工作,江蘇、浙江等通常作為第二選擇。而現在,越來越多學生已經改變原有思維方式,將創業、落戶工作地轉為二線城市。

  據報道,2017年上海高校畢業生約18.7萬人,其中研究生4.7萬,本科畢業生9.2萬人,專科高職畢業生4.8萬人,比去年畢業人數增加了約9000人。市教委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本市高校中,非上海生源約佔三分之二。受到居住生活成本較高、外地高端企業提供較好就業機會等因素影響,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中,非上海生源的留滬比例這幾年不斷下降,已經從原先的90%左右下降到60%至70%左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