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機場T1B樓5月起封閉改造

2017-03-21 08:26:16|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據《勞動報》報道,歷經2年多“脫胎換骨”式改造後,本週日,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A樓和交通中心將全面完工並對外開放。記者昨天了解到,屆時一側的B樓將進行封閉改造,市民在出行時請務必注意,切勿跑錯。整個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的全部工程將於2018年下半年竣工投用。

  在一個屋檐下“零換乘”

  根據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虹橋機場總體規劃設計終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2014年12月,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改造工程全面開工。與普通建設項目不同,虹橋機場改造面臨著一個特殊的難題———“不停航施工”。為了保障順利推進,建工集團總包項目部在施工組織、策劃階段就制定了極為詳細的保障運營方案。對於施工噪聲、揚塵、光污染進行嚴格控制,精心設計場區施工區域交通組織方案,將項目施工對機場運營地影響降到最低。

  本週日,先期改造完成的A樓和交通中心建成啟用,隨後對B樓進行封閉改造,全部工程將於2018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屆時,A樓將承擔國際地區航班保障功能,B樓承擔國內航班保障。

  通過一體化設計,1號航站樓改造完成後與建成的交通中心,將通過地下通道實現航站樓、停車庫、軌道交通車站無縫銜接。未來在通道上設置大量無行李旅客值機辦票櫃檯,旅客在穿越商業走廊時就可辦理值機手續和登機牌,使旅客一齣軌道交通站,就像來到了航站樓。這也意味著,1號航站樓、交通中心、地鐵10號線將實現旅客在一個屋檐下“零換乘”。小型泊車位翻了一倍

  此次改造最大的亮點當屬交通中心,其位於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東南陸側,由換乘大廳、地下開敞車庫、高架改造和室外總體4部分組成,可提供小型車泊位1250個,比此前翻了一倍。其中,無障礙車位26個、預留充電泊位130個。

  改造充分考慮了旅客公交換乘優先、大運量換乘優先原則,將大容量公交、計程車系統設置在樓前車道邊,盡可能減少旅客步行距離。軌道交通10號線虹橋1號航站樓站點換乘通道步行距離僅260米,設置上實現了人行與車行系統的立體分離。

  據悉,私家車停車庫位於-1層和-2層,通過地下通道和垂直電梯與換乘大廳對接。司機在進出停車庫時可採用人工收費、ETC、支付寶、銀聯等多種結算手段。同時,停車區域還設置了信息指示牌,能讓司機提前對高架、高速路及周邊城市當前的交通狀況有所了解,從而選擇一條優化的行車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A樓啟用後,旅客接送機流程將更加便捷,進出機場的車流可以通過新建的高架道路,實現從延西高架(市區方向)及外環滬青平立交至航站樓的快速、直接聯通,無需再受到地面紅綠燈制約,這也改變了以往車輛需要經過多個地面路口才能進出航站樓的交通組織模式。此外,出發層車道實行了大小型車輛分道行駛模式,更有利於進一步改善出發層的交通秩序。

  大面積延誤採用應急預案

  記者了解到,目前虹橋機場每天有42架次的國際/地區進出港航班,3月26日A樓啟用後,這些航線和航班保持不變,所有航班從1號航站樓B樓調整至A樓運營。對此,虹橋機場方面也表示,由於調整後的流程都是全新的,因此,無論是旅客還是航空公司都需要一個適應和熟悉的過程。

  以春秋航空為例,目前虹橋機場每天有68架次的國內進出港航班。其中,出港高峰集中在早上7點前,在此期間,每天約有14趟航班約12000名旅客集中出港。A樓啟用後,所有航班從1號航站樓B樓臨時性移至A樓運營。屆時,若在高峰期間,或大面積延誤時不排除會出現擁堵狀況,航空公司和機場方面也將採取應急預案。

  春秋方面也表示,轉場當日因走錯至虹橋一號航站樓B樓導致最終未能趕上春秋航空航班旅客,春秋航空將為旅客免費更改至下一次春秋航空有空位的航班或者辦理全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