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區推行行政執法改革

2017-03-21 11:55:1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所長,還有車嗎?今天要出任務。”上午剛9點,離工作例會結束不到10分鐘,已經有三四個小組來要求派車了。

  張喆秋是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擔任市場監管所所長之前,張喆秋是徐家匯工商所所長。2014年9月,上海中心城區啟動市場綜合監管執法體制改革,工商、質監、食藥監和物價“3+1”機構合併,成立區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各街道、鎮成立市場監督管理所。

  這場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改變了傳統監管模式,也更新了張喆秋們的思維。

  無證和無照經營的都得管,想推諉也沒處推

  “合併以後,業務工作量成倍增長。”張喆秋説,1000多家餐飲企業,400多戶近3000台特種設備,都要全覆蓋檢查。對無證和無照經營的食品企業,現在就市場監管所一家監管,想推諉也沒處推。

  這天上午,所黨支部書記錢繼敏帶隊去華亭賓館做食品安全巡迴保障,同去的小組長李子泉隨身帶著一本厚厚的文件夾,裏面除了食品、藥品、化粧品、醫療器械方面的監督意見書、法律約談書、責令整改書等,還有質監、工商管理方面的管理文書。“每次出門都得帶上,碰上質監、工商方面的問題,我們照樣要檢查。”

  前不久,所裏綜合監管組對上實大廈內企業進行例行監管檢查,發現大廈電梯存在漏油和抖動現象。完成企業巡查後,持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證的執法人員當即約見了大廈物業管理方,經現場檢查,判定該電梯存在安全隱患。監管人員迅速聯繫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進行現場測試,當場開具了相關文書,責令限期整改。

  “改革的積極效應就在這裡。”錢繼敏説,“大家在日常監管巡查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就充分發揮了綜合監管的機制優勢,提升了執法工作的效能。”

  執法權力下放,打通監管末梢

  徐家匯市場監管所管理的轄區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之一,轄區內特種設備總數近3000台。改革前,徐匯區質監部門在基層沒有派出機構,對特種設備和涉及民生安全的高風險領域的監管難以全面覆蓋。

  改革後,局機關人員精簡,執法力量下沉,執法權力下放,特種設備日常監管也下放到基層市場監管所。為增強特種設備日常監管力量,張喆秋帶頭考“上崗證”。全所30個人,已經有10多個人考取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證。

  錢建年和顧晨曦都是幹工商出身,拿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證後,調到了特種設備組。記者跟隨他們到匯京國際廣場,他們日常監管巡查的主要工作,是檢查大廈內的廂式電梯、手扶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情況。

  匯京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建峰説:“過去工商、食藥監、質監每個部門都來執法檢查,一年至少四次。改革後,同樣是這些檢查內容,一年最多兩次就能搞定了。”

  公務員分類改革後,隊伍更好帶了

  從華亭賓館出來後,李子泉一組又趕到一家藥店進行檢查,回到所裏已是中午12點多。張喆秋一邊催著他們去吃飯,一邊告訴記者:“他們下午1點又要出去檢查,這些檢查工作都是他們自己主動安排的。現在,我們執法類公務員職級晉陞通道順暢了,績效考核不看職務看工作實績,隊伍更好帶了。”

  2015年底,上海選擇浦東新區、徐匯區、嘉定區的市場監管、城管執法隊伍開展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試點。改革後,行政執法公務員有了獨立於行政級別之外的新的晉陞渠道。根據規定,新職務從最低的二級執法員到最高的一級高級主辦、執法督導,共設置了10余個層級。

  首次職務套改中,徐匯區市場監管局有101人獲得晉陞,城管執法局有144人獲得晉陞,均佔到套改人數三成以上。“按照這個速度,明年還能晉陞一批,基本上3至4年可以完成一次晉陞。”績效考核也向現場執法傾斜、向主辦人員傾斜,同時與辦案品質、管理成效掛鉤,充分考慮行政執法“白加黑”“戶外執勤”以及早班、夜班、加班等特點,與職務職級脫鉤。

  “測算下來,一線執法人員如果‘上街率’高、執法量大、辦案品質好,拿的錢可能比局長還多。”徐匯區公務員局局長何愛興介紹。

  社會多方共治,提升監管效能

  正午時分,陳旭海所在的監管二組在宜山路的裝飾城進行日常巡查,副所長胡濤與徐家匯街道城管執法中隊隊員黃偉兩人一組,從徐匯區拆除違法建築聯席會議辦公室出發,上街摸排“五違”情況。

  “我們按區塊進行摸排,今天排摸的是虹橋路最後4家商鋪。”胡濤説。

  跟著兩人走下臺階,進入防空洞,眼前是一家搏擊培訓場所。黃偉走到前臺,拿出“業態整治工作信息表”,一項一項詢問:營業執照、法人信息、開業時間、場所屬性等,前臺姑娘表示“老闆不在,不清楚”,黃偉就讓他們轉達,並仔細叮囑需要遞交什麼材料。胡濤在一邊不斷拿著手機拍照,“我們的工作軌跡都要規範地留存下來。”拍到墻上的營業執照,“登記場所不是我們徐匯區的嘛,屬於異地經營。”胡濤告訴記者。

  近一個小時,4家商鋪摸排結束。“摸排情況當天就要輸入電腦。”胡濤説,“這條街上13家商鋪已全部摸排結束,有5家屬於無照經營。”

  “‘五違’整治巡查是聯合行動,城管、公安等在街道搭建的大平臺上展開,社會多方共治,才能提升監督效能。”張喆秋説。

  上海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後,原來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等部門從條狀垂直管理,變為屬地管理,增強了區一級市場監管的統籌能力、執法力量。在街鎮層面專門出臺了職能部門派出機構管理辦法,其中對市場監管所實行“條管共用”,強化屬地管理性質,增強街鎮話語權。通過街鎮聯動和社會第三方參與,協同監管更加順暢,監管效率明顯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