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上海商業中心

2017-03-29 13:24:0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週末常去哪個商圈“逛吃”?淮海路還是南京路,徐家匯還是五角場?當你做出“逛吃”目的地選擇時,又有多少人會與你不謀而合呢?

  日前,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佈一項大數據研究成果——《上海中心城區商業中心空間特徵研究》。研究成果顯示,滬上中心城區及拓展區的24個商業中心,都有各自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説,住在某個特定片區的人們,會同時更鍾情于一個商圈,原因當然與商圈的吸引力密切相關,同時也跟地鐵線路,甚至跟高架路、黃浦江的分隔有關。

  商業中心分佈“向心集聚”

  24小時帶在身邊的手機,能準確顯示你的“逛吃”目的地偏好。在這項關於商業中心的研究中,數據來源就是2015年11月連續16天(10個工作日和6個休息日)裏上海市民的手機信令。

  資料顯示,手機信令是保證用戶信息有效且可靠傳輸的各類信號,通常需要在通信網絡的不同環節(基站、移動臺和移動控制交換中心等)之間傳輸。只要用戶手機保持開機狀態,一天內可以産生相當數量的信令,連續反映手機持有者的空間位置。

  “手機信令是典型的大數據,不僅持有率高,且地理位置覆蓋城鄉。”參與此項研究的同濟大學副教授鈕心毅説。將其運用於城市規劃研究時,可以大量地連續記錄人們的移動軌跡,從而辨別出人們一天中居住在什麼位置,在哪工作,在哪遊憩。研究者把某一手機用戶在非工作地、非居住地以及非交通樞紐的某一小範圍內,連續停留超過30分鐘的活動識別為遊憩活動,所連接的基站就是該用戶的遊憩地。鈕心毅説:“雖然每個個體在休息日的遊憩活動可能不同,但從整體層面來看,全市居民的遊憩活動依然有規律可循。”

  研究表明,城市級商業中心所在地往往是各種遊憩活動高度集聚的地區。此項研究參考本市相關規劃中提出的市級中心不小于19公頃的面積下限值,排除了面積較小的非城市級商業設施;同時排除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曹安皮草傢具批發市場等非零售類特殊商業設施,最終確定了24個城市級商業中心。

  這24個城市級商業中心包括:南京東路、南京西路、豫園、淮海中路、淮海路、打浦橋、徐家匯、中山公園、天山、虹口龍之夢、四川北路、五角場、陸家嘴、張楊路、龍陽路、長壽、環球港、真北、不夜城、大寧、七寶、南方商城、莘莊、萬里。

  數據顯示,這24個城市級商業中心只佔中心城區及拓展區1.2%的面積,卻集聚了23.5%的遊憩活動人次。從空間分佈來看,市民遊憩活動強度呈現由中心向外遞減的特徵。這些商業中心有近2/3分佈在內環內,約佔總面積的84.9%,內環外的商業中心數量少且面積較小。浦西中環以北和浦東內環以外大片地區,尚沒有達到識別標準的商業中心。

  研究認為,上海商業中心空間分佈呈“向心集聚”,多中心特徵尚不明顯。

  “豫園”為何僅列三級中心

  同為城市級商業中心,這24個分佈在上海東西南北各個方位的商業中心,其吸引力和勢力範圍也有較大差別。

  此項研究用自然間斷法,將各中心平均遊憩活動強度分為4個等級。排在“一級中心”的是:中山公園、南京東路、五角場。

  南京東路列入一級中心並不意外,這條老牌商業街,永遠熙熙攘攘。懷舊的、時尚的、老字號、潮牌貨混搭在一起,算不得“高大上”,但那份煙火氣、親近感總是濃郁的。穿著時尚的女士,邊走邊剝噴香的糖炒栗子,或是啃鮮肉月餅,並無違和感。穿行其間的鐺鐺車,票價從早些年2元漲到現在的5元,依舊熱門。

【品牌商家圖】透視上海商業中心

南京東路 資料圖

  相比之下,位於內環西部的中山公園,和中環東北部的五角場,能夠躋身一級中心,是否有點出乎意料?其實,經常逛街的人並不會覺得意外。

  拿中山公園商圈來説,其最大賣點是地處交通樞紐,三條地鐵線路在此處交匯。商圈西北角,長寧龍之夢消費門類齊全,吸引人們逛逛、看看、買買。而即將開幕的長寧來福士,將為商圈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去中山公園商圈,不僅能逛大商場,還有支馬路的小店舖等著你。商圈東南角,愚園路藝術生活街區日益散發出獨特韻味,相關路段經過改造後,街區業態中加入了調香店、高端買手店、個性化書店等新業態商鋪,為街區增添了生活美學、藝術休閒魅力。

【品牌商家圖】透視上海商業中心

中山公園商圈 資料圖

  再看五角場,這些年人氣一直挺旺。據説,開在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中,五角場萬達的盈利狀況排在前列;開在上海各處的巴黎春天,五角場店是最旺的。2015年,五角場商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4.91億元,同比增長3.5%。去年,位於翔殷路黃興路的上海合生匯開業,把五角場最後一個“角”補全了。合生匯裏許多餐飲店都很火爆,週末17時之前飯店門前就排起了長隊。

【品牌商家圖】透視上海商業中心

五角場 資料圖

  而偏居西南一隅的莘莊,超越南方商城,列入三級中心,顯示出這一帶商圈的勃勃生機。據相關人士分析,莘莊商圈在外環以外的西南地區佔據優勢,莘莊、春申、顓橋、松江東部的新橋等地,都是莘莊商圈的“主場”。

  大名鼎鼎的豫園為何僅排在三級中心?研究人員表示,此項研究是根據本地居民對空間的使用情況來描述商業中心特徵,未考慮外地遊客,也未考慮設施規模、商品檔次等因素。若將這些因素考慮進來,可能需要從全市域、長三角、甚至全國層面來定位。細想一下的確如此,豫園是上海乃至全國的一張“名片”,但上海市民一年裏特地去豫園逛的次數並不多。

  地鐵是商業中心的“最愛”

  各大商業中心,客流來自何處?

  研究中,出現了“腹地”概念。腹地是指商業中心吸引力、輻射力所能達到的範圍。使用手機信令數據得到的遊憩——居住功能聯繫數據,可對所有中心腹地進行分析。總體來看,各中心所吸引遊憩人次的居住密度都呈由自身向外逐漸下降,符合近距離出行多,遠距離出行少的規律。

  具體而言,傳統商業中心南京東路,主要腹地覆蓋330平方公里、910萬人,分佈于浦西中環內和浦東黃浦江沿岸,沿地鐵1號、9號線向西延伸;

  南京西路,主要腹地覆蓋356平方公里、1002萬人,範圍較偏北,沿地鐵1號、7號線向北延伸至寶山;

  徐家匯,主要腹地覆蓋194平方公里、466萬人,分佈于延安路高架和黃浦江形成的三角形區域內,沿地鐵1號、9號線向西延,主要腹地雖跨黃浦江,但跨江後密度快速下降;

  五角場,主要腹地覆蓋176平方公里、461萬人,呈圈層狀,輻射到靜安北部(原閘北區域)和外高橋、金橋地區;

  新興商業中心龍陽路,主要腹地覆蓋314平方公里、789萬人,分佈于浦東,沿地鐵2號向東延伸、沿6號線沿黃浦江分佈,浦西雖也有分佈,但跨江密度下降明顯;

  環球港,主要腹地覆蓋222平方公里、625萬人,分佈于延安路高架以北,沿地鐵11號線向北延伸至嘉定區。

【品牌商家圖】透視上海商業中心

環球港 資料圖

  研究認為,地鐵對商業中心主要腹地分佈有較大影響。如,位於中心地區的商業中心因地鐵可向各個方向輻射,主要腹地分佈較均勻;偏于中心城區一側的中心因地鐵向外側輻射,強化了週邊地區與中心的聯繫,腹地的方向性明顯。

  又如,五角場位於中心城區東北部,只有一條地鐵10號線通過,且向北只延伸了約3公里,故其主要腹地並未向外輻射,而是向各個方向均勻分佈。此外,黃浦江和延安路高架等對主要商業中心腹地分佈範圍有較強的空間分隔作用。

  可見,商業中心與地鐵“相愛相生”,地鐵一通,客流源源不斷,有“交通流”才能帶來“消費流”。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地鐵能把客流帶來,也能把客流帶走,相關地區的商務部門和商圈不能掉以輕心。比如,家住虹口10號線附近,好友隨便聚個餐,就乘幾站地鐵到五角場商圈,那裏選擇多;想買高端一些的日式服裝,會反方向乘10號線到南京東路新世界大丸百貨;要帶外地和國外親友領略上海風情,就會乘10號線到新天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