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題兒童“看病難”

2017-03-30 08:25:39|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近年來,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以市民需求為導向,積極克服全面兩孩帶來的生育需求釋放、出生人口增加、高齡孕産婦妊娠結局風險上升等壓力和挑戰,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要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提升兒童健康服務品質和水準。

  新增近1000張兒科床位

  上海“十二五”增加579張兒科床位,2016年又新增400張兒科床位。

  新建市婦幼保健中心、兒童醫院普陀院區和第一婦嬰保健院浦東院區,新增第一婦嬰保健院、婦産科醫院、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300張床位。

  擴大市級綜合醫院兒科規模,新增新華醫院、同濟醫院兒科床位345張;郊區“5+3項目”中,新華崇明分院等7家醫療機構兒科床位數達191張。

  發揮社會辦醫作用,建設各類兒科醫療機構18家。

  市兒童醫院患者就診時間平均縮短1.34小時

  在市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積極探索的基礎上,依託三級兒童專科醫院和兒科優勢醫院,構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兒科聯合團隊,促進優質資源縱向延伸,提高兒科服務同質化水準。如兒科醫院17家綜合性醫院和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聯合54家成員單位推行常見病分流下沉。

  兒科就診下沉和專科優勢集聚的效應初顯。據統計,上海5家兒童專科醫院和兒科優勢醫院全年門急診量增幅由2015年的7.3%下降到2016年的1.0%,全年出院人次數增幅由2015年的9.4%上升到2016年的11.3%。

  同時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引導,改善醫療服務,優化服務流程,制定季節性高峰應對方案,推行預約服務,平均就診等候時間明顯縮短。如市兒童醫院推行智慧就醫服務系統,患者平均縮短1.34小時的就診時間。

  家門口看兒科 部分社區醫院可治常見病

圖片默認標題

  結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統籌規劃兒科醫療資源佈局,形成了包括兒童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兒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婦幼保健機構在內的覆蓋城鄉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

  目前全市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共有179家,其中16家市級綜合醫院提供兒科診療服務;52家區級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開展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服務,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兒科常見病治療、康復服務。

  設置兒科床位的醫療機構有68家,提供兒科門診服務的醫療機構有141家,提供急診服務的有76家,總床位數4000張,兒科執業(助理)醫師3200余人。

  全市建立了6家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與16個區實行分片對接,形成“覆蓋全市、及時響應、有效救治”的安全保障網絡。

  兒科醫生短缺? 加強兒科人才培養

  新增兒童健康服務事業編制近2000名

圖片默認標題

  加大兒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2012年交大醫學院恢復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招生,2016年復旦大學新開設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在校生共236人。兒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培已分別招錄923人和322人。通過“兒科強基層”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全科醫生兒科能力專項培訓,不斷提升社區全科醫生兒科服務能力。

  全市兒科領軍人才8人,兒科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3個,小兒外科、小兒心血管等學科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落戶上海。

  充實加強兒科醫療服務力量,“十二五”期間市、區兩級新增兒童健康服務事業編制近2000名。探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向兒科傾斜的內部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製度。形成以居民保險為主體,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互助基金為補充的兒童醫療保險制度,保障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保障水準進一步提高。

  出臺國內首部省級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專項規劃

  《上海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專項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的目標任務和30個主要項目,如突出補短板、增加資源配置的“50個標準化示範兒科門急診建設項目”,保障兒童健康基本權利的“兒童健康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打造兒科醫學和人才高地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籌建項目”等,每個項目都體現了政府對兒童健康的高度關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