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幼兒園校園開放日
東方網4月7日消息:四月的幼兒園,花蕊吐芳,草長鶯飛,處處可見的是孩子們雀躍的身影,好一派生機勃勃的盎然景致。金山的學前教育,在持續三輪“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中,已然走進了春天,一片姹紫嫣紅,充滿生機與活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近年來,金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域學前教育發展,堅持資源擴充與內涵建設並重,實現了區域學前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第一輪三年確立了“保障”目標,重點加強園所硬體建設,按照05標準新建改建了一批園所,滿足了孩子入園的基本需求;第二輪三年確立了“規範”目標,重點加強園所的內涵建設,圍繞“夯實基礎抓規範,提升內涵促優質”以課題為引領聚焦保教品質,區域化推進保教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提升了管理水準,加強了保教隊伍的專業化發展;第三輪三年確立了“品質”目標,重點加強幼兒園課程建設,通過開展“區域化幼兒園田野課程的架構與實踐”研究,引領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幼兒園辦學創特色、出品質,滿足社會對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
為金山的孩子們打造一個金色的童年,金山學前教育人將一路前行!
——金山區教育局局長顧宏偉
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一個人的整個生活全以兒童時期所受的教導為轉移,所以,除非每個人的心在小時候得到培養,能去應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則任何機會都會錯過。”由此可見,幼兒時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對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今,在地處上海市西南遠郊、杭州灣畔的金山區,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指引下,為幼兒教育的發展砥礪奮進,探索前行!
為了讓每個兒童健康成長,享受均衡、優質教育,金山區紮實推進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促進學前教育“均衡、規範、優質”發展為核心,以“夯實基礎抓規範,提升內涵促優質”為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努力破解難題;堅持普及學前教育,鼓勵多樣化發展;創設有利於金山學前教育健康、有序、優質發展的良好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好幼兒園。
頂層設計加大投入
優化金山辦園條件大手筆
金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保障教育經費投入逐年遞增,不斷提高公共財政在學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擔比例,從2011年的14106.05萬元,到2016年的39388.55萬元。區教育局不僅在政策上給予保障,更在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在“三年行動計劃”過程中區教育局總投資10629.73萬元,其中基建投資7047.59萬元,設備投資3582.14萬元,學前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不斷優化。
目前,金山區共有幼兒園39所,辦學點59個。其中公辦園28所,辦學點44個,包括市示範園1所、一級園14所,優質園比例達53.6%,居全市前列,比“十一五”增200%。民辦園11所,包括二級園5所、三級園6所;學前兒童看護點9個。新建園全部按照05標準建設,全區新建幼兒園21所,改擴建幼兒園7所。
與此同時,堅持按照《上海市學前教育裝備規範》配置幼兒園設備與玩教具,為全區各幼兒園加大環境改造、設備更新、配置多媒體設施,完善與優化了多媒體網絡環境。加大學前教育資源庫的建設,為幼兒園課程實施提供了可利用的素材,助推學前教育內涵建設。同時解決了保育員、營養員區級經費統籌問題,使各級各類幼兒園享有同等的經費保障。建立貧困家庭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保障機制,保證貧困家庭兒童入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
精心培育匠心打造
力推金山優培工程大發展
區教育局啟動了幼兒園“優秀教師培育工程”。借力名特教師團隊,引領骨幹團隊成長。
如2014年引進徐匯區科技幼兒園特級教師袁晶晶到羅星幼兒園支教。袁晶晶成為金山“優培工程”項目的導師。在她“打造環境要適合孩子的發展”、“支持孩子的發展與減輕教師負擔並不矛盾”等理念引領下,短短的兩年時間,組織金山教師開展大教研活動20多次,園所培訓講座10多次。她以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經驗給全區青年教師以指導幫助,讓金山青年教師受益良多。
“優培工程”的啟動,應彩雲、袁晶晶、陳青等特級教師的鼎力相助,帶教一批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逐漸成就了一支師德修養高、教育理念新、教學能力強、教育科研意識與實踐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為學前教育的成長成熟提供了新思路,也解決了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師資力量弱、管理水準低等一系列難題,成就了像捐獻骨髓師德標兵劉曉薇,上海市教學評優一等獎王英等優秀教師。
同時,“男教師成長坊”的成立,激發男教師成長源動力。通過多樣活動,增強成長凝聚力;專家引領,提升成長內驅力;團隊協作,輻射成長感召力,在教育教學的研討會上,在公益活動場上,總能看到他們智慧、矯健的的身影,徐軍、黃佳輝、王林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呈現了金山學前教育男教師的魅力與風采。
深化課改拓展課程
促進金山辦園品質大提升
立足區情,金山區圍繞教育綜合改革總要求,開展“區域化幼兒園田野課程的架構與實踐研究”,確立“培養幼兒成為情感上親近自然、熱愛家鄉,態度上願意探索、不斷嘗試,行為上能夠與自然互動、保護自然與金山文化的兒童”的總目標,配置“自然實驗室”、“野趣運動館”、“社會體驗室”等專用活動室;從運動、藝術、語言、科學、社會五大領域入手,初步形成了區域田野特色課程。
田野之趣
在健康領域突顯田野之“趣”,金山有海濱沙灘、舞龍民俗,也有新農高爾夫社區、金廊馬術農莊。以運動和生活活動為主,讓幼兒體驗野趣和挑戰,在自然環境中自由嬉戲、釋放活力。發展身體動作的同時,激發運動興趣。如山陽幼兒園利用自然環境,結合地區資源與文化,開展多姿多彩的野趣運動,跨越田間壟溝、走走鄉間小路、坐坐漁村小船、玩玩滑板車、騎騎泥路小車、造造海邊長城等。
田野之聲
在語言領域突顯田野之“聲”。既有自然的蟲聲、鳥聲,也有金山歌謠、童歌。田野之聲,聲聲入耳。以語言活動為主,讓幼兒聽音、賞歌、説故事,發展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愛鄉音,親鄉情。呂巷幼兒園攜手海豐、東礁幼兒園共同構建區域性的田野特色課程,積極開展田野語言活動的實踐。創建了“田野之聲”校園網絡電臺,旨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村幼兒搭建一個新型的閱讀學習平臺,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與讀説興趣。
田野之跡
在社會領域突顯田野之“跡”。以社會實踐為載體,讓幼兒到田野中去感受家鄉的變化、到場館中去發現自己的足跡。走走古鎮的橋、賞賞三百園的燈,尋找日進鬥金石的故事、了解丁聰漫畫,體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互動交往,提升他們的適應力。如朱行幼兒園帶領幼兒田野嬉戲,自然環境中自主遊戲。尋找小石子充當娃娃家的美食,使用木塊當做表演用的響板,收集落葉裝扮自己,幫助農民伯伯收集種子、在稻田中運輸糧食等;東風幼兒園建構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金山農民畫院、黑陶館等體現當地民俗文化的模擬體驗館。興塔幼兒園以楓涇古鎮為特色的“小吃一條街”體驗區域,讓孩子們在模擬角色的扮演中,感受家鄉文化。
田野之美
在藝術領域突顯田野之“美”。植物生長有美麗的形態,四季變化有豐富的色彩,金山農民畫有獨特的魅力。幼兒園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展幼兒的藝術欣賞與表現能力。以植物圖鑒、自然畫冊等形式,記錄下孩子們自己的“印象田野”。如羅星幼兒園從課題出發,基於幼兒發展的特點,以幼兒筆記自然的形式,記錄植物的生長和形態;將自然元素融入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形成有自然特色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方案集,班級形成有自然元素特色的美工區。
田野之味
在科學領域突顯田野之“味”。品嘗金山不同農作物的味道,嗅聞泥土、稻草、海的氣味,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身邊的田野,用他們的眼睛去觀察、用他們的雙手去觸摸,細細品味,解開心中的小問號。如臨潮幼兒園的“窗邊的春夏秋冬”、松隱幼兒園的“幼兒園裏的自留地”等專題,圍繞科學開展田野研究,漕涇幼兒園以屋頂菜園為主陣地,以水培種植為主要栽培方式,讓孩子感受現代農業科學的種植。
金山區教育局副局長鄭瑛女士談到這些年來區委、區政府以及區教育局對金山區幼教工作的關心與支持,語中充滿自豪,對近年來取得的新變化、新成果更是如數家珍。據鄭瑛介紹,經過了三輪三年行動計劃,金山區各幼兒園的辦園品質在原有基礎上普遍提高,幼兒園保教人員100%持證上崗、100%在職培訓,教師專業能力普遍提升。2016年9月,幼兒園保育員實現一班一保,提前完成指標任務。全區幼兒園總量80%達二級一類以上水準,一級園已超出公辦園總量的50%,達到54%,家門口的優質園越來越多,各園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擇園矛盾得到緩解,學前教育的發展取得了新突破。金山區學前教育實現了從規範走向優質,從優質邁向特色的轉變。
鄭瑛説,展望未來,規劃後續發展,學前教育任重而道遠,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金山區教育工作者去解決。優質提升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但是只要心中想著孩子,著眼未來,學前教育工作的前途就會變得更美好。
創新機制抱團發展
匯聚金山學前團隊大智慧
“獨燕不成春”,21世紀是合作共贏的時代。為整體提升城鄉幼兒園辦園水準,區教育局創新機制,探索抱團發展模式,運用多種創新機制,實現了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監管、服務的全覆蓋。
學區化管理
針對金山區域廣闊、不便交流這一因素,區教育局將所有幼兒園分為4個學區,通過工作研討交流,形成相對一致的管理制度,開展學區內的園際交流、評比活動,建立了良好的互動合作平臺。
城鄉結對
積極與徐匯、長寧等優質園、品牌園建立合作發展機制。探索“資源共享式、項目研究式、跟崗學習式”的實踐,借助區外優質資源,拓展教育視野,實現幼兒園辦出特色,創出品牌。漕涇幼兒園與徐匯區科技幼兒園結對,在結對過程中,圍繞“管理互通、研訓聯動、品質同進、文化共建、項目合作”五大工程,不僅在環境建設、師資力量培養、還是管理規範方面都得到跨越式發展,成為上海市一級園。全區各幼兒園互幫互助,充分汲取優質幼兒園的教育管理經驗,通過“三帶活動”(帶教人、帶教組、帶課題)以及一對一跟崗工作,實現了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變、由規範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提升。
組團發展
由優質園和鄉鎮園建立合作發展機制,朱行幼兒園就是在這樣的模式下發展起來的。自2011年開始,朱行幼兒園在區教育局的安排下,與實驗幼兒園結成了互助園。在創建上海一級園的日子裏,組團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分工與職責,分成了園長組、條線管理組(業務園長和保育總管)、結對組(教師、三大員)。實驗幼兒園根據朱行幼兒園學習的需要制定了具體、可行的組團工作實施方案,針對朱行幼兒園環境建設、教學品質、家長工作等薄弱方面提出改善建議,讓朱行幼兒園的發展上升了一個新臺階,並躋身市一級幼兒園的行列。
園際聯盟
一級園和二級園結對共建,使8所二級園跨入了一級園的行列。區教育局積極為各所有需求的幼兒園搭臺找夥伴,在呂巷幼兒園創建一級園之初,就得到了姐妹園的支援,東風幼兒園派出了教學骨幹、保健骨幹教師來呂巷幼兒園支教。她們為教師開設生活、運動、遊戲、學習活動等系列專題講座,成熟、適切的指導使呂巷幼兒園的教師得到快速成長,而呂巷幼兒園派到東風跟崗學習的青年教師也在觀摩和實踐中對班級創設有了自己的見解,教學上也有了質的飛躍。
“公”“民”結對
區教育局積極探索“公辦民辦結對,促進均衡發展”的實踐,充分發揮公辦教育資源的示範輻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制度共建、教研共進”的結對雙贏,新城幼兒園與亞貝爾看護點結對,每兩週一次的指導,使亞貝爾快速成長為民辦三級園。公辦園攜手民辦園、學前兒童看護點,規範日常管理和教學管理,使全區學前教育得以均衡發展,外來務工子女也享受了優質服務。
科研先導精細管理
書寫金山規範保教大文章
規範,是“品質”的基礎,也是幼兒園保教品質的“底色”。面對大量新園建立,大量保教人員的新進,為了全面提升保教品質,2011年4月,區教育局成立了“區域化規範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的研究”課題組,以“規範”為主旨厘清區域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導向,歷時5年,建構規範化保教工作的主要框架及操作文本,對保教工作的各個塊面進行品質管理與評價。2016年,“區域化規範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的研究”項目獲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獎,研究成果在全區推廣,聚焦區域化、凸顯規範化、打造精細化,保教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在這一條並不平坦的道路上,金山區的領導者和實踐者不斷探索,不斷調整方向,通過多次的研究調查和經驗總結,最終探索出了一條適合金山區學期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學新成果——《規正致遠》(8本學前教育工作規範指導手冊)。這項研究成果,涵蓋了幼兒園保教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向幼兒保教工作的各個群體,成為金山區學前教育領域規範辦園的“口袋書”,為幼教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真正體現了二輪三年行動計劃的核心“規範”,使金山保教品質逐年提升並邁入了全面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作為一所鄉鎮幼兒園,亭林幼兒園在發展過程中長期面臨嚴重的師資“三少”困難。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少,教師實踐經驗少,而經驗型的教師少之更少。為解決這些難題,該園積極依託區教育管理部門的支持,整合資源,逐漸形成了崗前培訓、園本培訓、帶教指導三類教師階段性學習項目,用培訓來規範教育行為,為提供優質的幼兒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園精細化的管理促進了教育發展,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並成功創建成為上海市一級園。
一路走來,金山區的學前教育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從園所建設的標準化、辦學管理規範化、課程設置的多樣化,讓我們看到了金山區學前教育的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也是金山區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秉持的信念,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金山區學前教育仍會有諸多變化和驚喜等著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