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三天,天氣晴好。辰山植物園裏,800多個中外月季品種共同構築了5萬平方米花海。忙碌的工作人員中,有兩位特別顯眼:一位是辰山植物園特別顧問、加拿大蒙特利爾植物園原園長、植物學家萬吉爾,另一位是67歲的母澤林老先生,他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辰山植物園“市民園長”。
聘請行家裏手與熱心市民擔任“市民園長”,是上海園林界正在興起的風潮。辰山植物園是其中的“頭啖客”。園長胡永紅説:“市民園長中,既有萬吉爾這樣的‘大咖’,能夠拓展辰山植物園的國際視野和科研水準,也有母澤林這樣的志願者,能讓我們更直接地傾聽遊客意見。”
“植物關”治水效果顯著
昨天上午十點多,辰山植物園進園人數已近萬人。萬吉爾請懂英文的同事一起到園區各處走走,給市民遊客講講花的故事。站在爬滿花架的月季、玫瑰、紅楓和楓葉狀花壇之前,萬吉爾不厭其煩地給遊客介紹“花的語”和“園的意”,“植花造園是對明天的期許和信心”。他也會不時駐足向遊客講解月季的歷史和植物特性,引來遊客認真聆聽。
昨天正是萬吉爾被聘為辰山植物園總園藝師、特別顧問整整三週年的日子。2014年,在蒙特利爾植物園工作了32年的萬吉爾退休。因與上海植物學界有著多年合作,他來到辰山植物園繼續從事人工濕地和植物園藝等方面的研究。這位“洋園長”一上任,就聯合辰山植物園、蒙特利爾植物園、蒙特利爾大學和法國南特礦業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植物凈化水體、人工濕地生態調整技術和水體富營養化的植物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他主導了3項科研項目,正在申請立項的還有2項。
去辰山植物園遊覽的市民遊客可能發現了,園內的水體相較于周邊沈涇河和辰山塘等處的水更清澈。這便是萬吉爾主持的低污染地表水植物修復的效果。2015年初,萬吉爾團隊在辰山植物園西面的3號門旁建了一片千余平方米的試驗田,種植多種水生植物以凈化水體。周邊河道引進的水體進入園區前,都要經過這一道植物關,濾去其中的氮、磷、鉀等物質;而園內約40萬立方米的水體每個月都會在此系統中自循環一次。
經過近三年的治理,園內水體的能見度已可達半米到1.5米不等,總氮、總磷、氨氮等指標基本維持III類水的標準,明顯優於其它城市景觀水。初步測量,每月打撈的沉水植物可以帶走496千克氮和93千克磷。再力花、蘆竹、香蒲、千屈菜、蘆葦、莎草等水生植物已證明對水體凈化有顯著效果。這一技術雖然過程緩慢,但更加環保,成本低廉,效果持久,是中小河道水環境整治的優選。
做科普頭頭是道底氣足
辰山植物園的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第一天2.7萬餘人次入園,第二天超1.4萬人次,第三天2.06萬人次。“市民園長”母澤林在巡園時不斷提醒遊客:“不要擠,文明觀賞,不踩不摘……”一路上,有遊客找洗手間、飲水處、景點、餐廳等,他都會停下來耐心給他們指點方向,還不時在紙上、手上畫地圖指路。臨近中午,太陽正烈,母澤林被曬得臉通紅,但每次遊客滿意地走開,他都滿臉自豪。
母澤林是醫務工作者,退休後因為愛好園藝參加了辰山老年志願者服務隊,擔任隊長。今年2月,他被聘為辰山植物園“市民園長”。雙休日、節假日,他幾乎都守在園裏,即便是遊園淡季,他每月也會在園裏待上8至10天。“醫院和公園都是服務型單位,有很多共性。”母澤林性格溫和,講話慢條斯理,“平時我們引導、服務遊客,多傾聽遊客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園方。巡視中如果發現管理和硬體上的不足,也會及時提出。”
讓這位“市民園長”開心的是,園方定期請專家給他們“補課”。遇到遊客詢問時,他們的底氣就更足了,植物學知識講得頭頭是道,受到遊客稱讚,心裏美滋滋的。“連自己家的花也養得更好了。”母澤林笑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