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開業9天迎客5萬多人次

2017-04-11 12:37:3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上海大世界3月31日開業至今,參觀者絡繹不絕。截至前晚,開業9天來(每週三休息)大世界共迎來參觀者50401人次,最多一天達到8828人次。由於大世界場地面積固定,日均超過5500人的大客流,會讓遊客覺得觀展體驗有所影響。為緩解大客流壓力,運營方除了進行預警限流等措施,還採取增加一樓大舞臺演出頻次、提高出票速度等措施。運營方提醒,每天暫態入場高峰一般為11時到15時,每週五與週六增設的夜場(18至22時)目前遊客不多,建議遊客錯峰觀展。

  高齡與低幼人群佔比高

  闊別14年,大世界重開後,不少人趕著開業頭幾天來,尤其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大世界參觀者達到8000多人次。據運營方上海淮海商業集團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調查,大世界參觀者的年齡跨度非常大,高齡與低幼人群佔比較高。

  上了年紀的觀眾來到大世界,百年建築喚起他們的過往記憶,大舞臺與戲曲茶館的曲藝表演、傳統戲劇,是他們駐足、流連的地方;年輕觀眾、親子家庭及部分中年觀眾,則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展覽,寓教于樂的非遺手工藝沙龍,兼具知識性、專業性的文化圖書頗感興趣;也有一些觀眾對多媒體互動有興趣。

  運營方有關負責人表示,大世界在整個西藏南路沿線實行有序排隊,同步加強人流疏導,售票亭“兩人一崗”提升出票速度,尤其針對優惠票人群,採取提前驗證蓋章,力求減少排隊時間。大世界也採取基於實時監測的客流數據,提前預警限流措施,當實時在館人數達到3000人時,會降低售票速度、減緩人流入場。熱點展演廳採取定向排隊提醒、等候時間預告等措施,減少這些展演廳前的排隊現象。據預測,“五一”小長假,客流可能還會增大,運營方建議遊客儘量錯峰觀展。

  美食版塊以小吃類為主

  大世界二樓和三樓的非遺美食區,是正式開業後新開闢的區域,在這裡可以品嘗到青糰、魚丸、粽子、春卷等特色小吃,還有紅燒肉、醉糟魚、香辣白魚、醬鴨、櫻桃肉等各類熟食。不過,有部分參觀者吐槽,美食區與他們想像的不太一樣,主要是覺得這些美食“吃不飽”。

  運營方説,作為公共文化性項目,大世界美食版塊以展現非遺美食文化為核心,將功能業態與美食文化相結合,與單純的正餐式餐飲業態有區別。大世界美食版塊設置美食品鑒、民俗文化場景,週末親子沙龍、美食製作體驗等特色項目,主要是讓老年觀眾與孩子們嘗著各地代表小吃,融入各個地域場景中,體驗糖畫、黃包車、西洋鏡,追憶濃濃老上海風情。此外,大世界作為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內不允許有明火,所以美食以無需明火烹飪的小吃類為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