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線擔正義 青年公訴人講述"檢察風雲"

2017-05-04 07:42:44|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守底線擔正義 聽青年公訴人講述案件背後的"檢察風雲"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5月4日報道: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大結局中,反貪檢察官侯亮平抓捕的那些貪腐分子被一一判罪入獄。其實,貪官從涉罪被抓到定罪判刑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法律環節——提起公訴,這是由公訴檢察官承擔的工作。“五四”青年節前夕,東方網記者走進上海市人民檢察第一分院公訴處,聽這群青年公訴人講述他們所親歷的“檢察風雲”。

  圖片默認標題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公訴處副處長顧佳在庭審現場。(右一)

  專業源自責任細節彰顯公平

  “股指期貨操縱市場”“暴利做市”……在搜索引擎輸入這些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關於一起操縱股指期貨市場案件的新聞,而對於這些關鍵詞,一分院公訴處副處長顧佳已經熟到不能更熟。

  2015年7月這起操縱期貨市場案發,2016年1月一分院正式受理該案,2017年4月案件開庭審理,期間一年多的時間裏,顧佳和同事一起全身心撲到案子上。接手這個案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專業”。“對於股指期貨、多單空單、行情區間等等這些概念,接觸案件之前我幾乎是零基礎,為了掌握辦案的主動權,我們主動研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同時走訪了多家專業機構學習、請教。”

  為了案子,顧佳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到期貨買賣這門“專業技能”,隨著案件辦理,對法律法規的理解也不斷深入,逐步還原了該起操縱期貨市場案件的癥結所在。“我們堅持法律準繩,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及溝通協調,最終突破了該案的辦理難點。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案子終於開庭審理了,並取得了較好的指控效果。”這一年多來,顧佳也數不清自己寫過多少案件分析報告,就連出庭預案都修改了十幾稿,和每一個細節較真,只為了做到萬無一失。

  而在另一個國企高管職務犯罪的案件中,被告人受賄金額高達4000多萬,光卷宗就有六七十本,面對被告人鉅額財産來源不明,成堆的字畫、寶石名冊價值如何認定,都是對公訴人的考驗。“為了讓每一節受賄事實、每一筆來源不明的鉅額財産都清晰明瞭,檢察機關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字畫甚至特地送到故宮博物院去做鑒定,一些貴重物品的來源都進行了逐一核實,最終鎖定了被告人準確的犯罪金額,在認定時做了相應的刪減。”

  公平不僅是對於受害人而言的,對於被告人也一樣,在顧佳看來,這是作為一個公訴人應該秉持的理念和擔負的責任。

  圖片默認標題

一分院最年輕的主任檢察官馬瑋瑋講述她親歷的“檢察風雲”

  磨煉鍛造功力沉穩捍衛正義

  她是上海市檢察一分院最年輕的主任檢察官,在一分院公訴處12年,經手的案件近四百件,其中大部分都是重罪案件,12年了,她始終記得老公訴人説過的話,想做一名優秀的公訴人,沒有幾百個案子的積累,是“練不出來”的。

  馬瑋瑋是個“80後”,她坦言公訴人並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女孩子都愛美,所以想過做服裝設計師,也想過做外交官,覺得特別酷,後來卻考上了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很多事,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學校畢業後她進入一分院,兩年後加入公訴處,她發現自己被公訴人的“俠骨柔情”深深感動和吸引。

  説起在公訴處的工作,馬瑋瑋用“看到人間百態”來形容,“很多人都會問,公訴人到底是幹什麼的,公訴並不像外界看到的讀讀起訴書那麼簡單。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法庭上的發問、質證、辯論都以庭前的審查為基礎。”在公訴的崗位上堅守了12年,她必須細緻入微地審查各種證據,有筆錄、有兇器,還有屍檢報告……她説,她始終記得自己辦的第一個碎屍案件,“當然怕,哪怕是現在要打開一個類似的卷宗前,還是要深深深呼吸,做好心理建設。但我相信,這麼做才能為被害人討回公道,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辦案就像畫一幅白描畫,優秀的公訴人要善於梳理、提煉、歸納案件證據,“材料要越看越少”,對卷宗的細枝末節做到了然於心、客觀公允。如今,站在法庭上的馬瑋瑋憑藉著十幾年的閱歷和經驗,溫和、平和卻擲地有聲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下個月有個集資詐騙案要開庭,案值高,涉案被告十多人,到時候會有十多個律師坐在我對面。”馬瑋瑋用同樣波瀾不驚的語調説著,“不過,公訴人應該是對案件事實、證據最熟悉的人,對此我充滿信心”。

  辦案的同時,公訴人還要接待群眾來訪來電,面對各種疑惑,馬瑋瑋和她的同事們沉著應對,耐心地釋法説理為他們提供法律幫助,“公訴是檢察工作的窗口,是要衝在第一線的”。她説,12年了,老公訴人秉持的理念一直都在,這份工作始終吸引著她,因為“雖然看到人世間那麼多邪惡艱險,但依然心懷溫情與敬意”。

  圖片默認標題

公訴處處長邵志才用“朝氣蓬勃、富有戰鬥力”來形容這支隊伍。

  青年接棒“中堅”堅守品質底線

  如果説反貪檢察官破靠的是“群策群力”,而公訴檢察官審案卻更像“單打獨鬥”,並且在出庭支持公訴時經常“舌戰群儒”。

  公訴處處長邵志才用“朝氣蓬勃、富有戰鬥力”來形容這支隊伍。“我們的底線是沒有錯案。”邵志才説,規範的傳承制約保證了案件的品質,“比如説,我們要求案件的每一組證據都要有評析和論證,每一起重大疑難案件都要經過主任檢察官聯席會議討論後報經審批”。

  圖片默認標題

青年檢察官已經成為一分院公訴處的“中堅力量”。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目前一分院公訴處共有28名檢察官,其中80%以上是“70後”、“80後”、“90後”。而像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曹堅、上海市優秀公訴人顧佳和馬瑋瑋這樣的年輕公訴人已經成為一分院公訴處的“中堅力量”。據統計,2016年至今,一分院公訴處共辦理案件638件1298人。這支公訴人隊伍,正是在實戰中得到了鍛鍊,不斷強化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守住了案件品質的“生命線”,努力讓每個人在每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