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摔跤吧!爸爸》擊中淚點 有共鳴才是電影的制勝法寶
《摔跤吧!爸爸》海報
由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自上週五上映以來口碑爆棚,好評幾乎刷爆了朋友圈,面對超級大片《銀河護衛隊2》正面襲擊與《速度與激情8》的余威猶在,《摔跤吧!爸爸》憑藉好口碑的力量,在上映首日排片不佳的情況下逆勢上揚,網絡評分更是超高,成為近期口碑最好的現象級電影。到底這部影片為何能征服中國市場?不少評論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故事引發了觀眾共鳴。
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而成
好口碑助排片上漲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而成。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一心想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為生活所迫無法完成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培養出獲得國際競賽冠軍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從父親對女兒的不離不棄,到女兒一路披荊斬棘的訓練過程,影片全程都籠罩在熱血勵志的氛圍之中。尤其是三場扣人心弦的競技對決,更是看得不少觀眾心跳加速,甚至有觀眾在電影院情不自禁為其鼓掌叫好:“140分鐘電影無尿點。”
縱觀上週末電影市場,雖然有強勢收割票房的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但在話題與口碑最為吸睛的非《摔跤吧!爸爸》莫屬。有關影片的好評幾乎刷爆朋友圈,而該片在各大網絡評分網站也獲得超高分。
票房方面,儘管該片同天上映的《銀河護衛隊2》來勢洶洶,再加上印度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較為冷門,讓影片在上映首日排片量僅有9.9%。隨著口碑的發酵,本片在排片量上也逆勢上漲到昨日的17.7%,首週末票房拿下7956萬,進入上周電影市場票房前五位,刷新了寶萊塢電影在中國的首周票房。至昨日19時,票房已超1億元,根據這一趨勢,本片在中國的票房超越阿爾米汗的前作《我的個神啊》1.18億票房基本毫無懸念。
夢想的力量擊中淚點
觀眾直呼“看燃了”
如果説阿米爾·汗的走紅代表作《三傻大鬧寶萊塢》將矛頭指向教育體制,那麼《摔跤吧!爸爸》則將矛頭指向性別歧視問題。片中,父親希望將女兒培養成摔跤運動員,卻引來周圍無數人的歧視與不解。為了讓女兒們更加適合這項運動,父親不惜剃掉了她們的長髮,為她們增加營養,帶她們在自創的沙場上訓練,這一切付出卻遭來周圍的指指點點,甚至一度不能得到女兒們的理解。第一次報名參賽父女三人就被拒之門外,主辦方為了博取話題,才勉強讓她們參與比賽,卻在比賽前對這兩個“假小子”極盡嘲笑;女性擔任摔跤運動員,在這裡不受歡迎也不被理解,但不管別人如何嘲笑、攻擊,這位父親都絲毫不退讓,因為他始終相信,女性應該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
除此之外,影片還圍繞印度女性地位、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探討,一開始,兩個女兒對父親的魔鬼訓練非常抵觸的,直到她們參加了一場同齡女孩的婚禮。14歲的新娘對她們説:“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當我一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還有馬哈維亞在決賽前鼓勵女兒:“你的對手不是那個選手,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在戰鬥。”都成功擊中不少觀眾的淚點。有觀眾表示:“父親通過努力,改變了自己女兒的命運軌跡,太燃了!”“這位父親看到並尊重了女兒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所在。”“內心有一個東西被點燃了,這種拼搏、奮鬥的故事雖然老套,卻看得我潸然淚下。”
“印度劉德華”夠拼
中國觀眾買賬!
影片由被稱為“印度劉德華”的阿米爾·汗主演,説到阿米爾·汗,中國觀眾並不陌生。由他主演的電影《我的個神啊》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最高票房紀錄,另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至今也在中國的電影評分網上佔據高位,足見其在中國的號召力。
雖然已是家喻戶曉的戲骨級演員,但為了出演這部電影,阿米爾·汗依然拼盡全力,不僅在戲裏的演技零差評,戲外更是成為勵志典範。據悉,片中阿米爾·汗需要演繹男主角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此,他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從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成為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然後又在五個月內減掉25公斤的贅肉去拍壯年的戲份。對於為何不採用化粧特效,而是要自己親自感受身體的極速變化?阿米爾·汗表示:“服裝道具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樣不好。”
頭評
打動人心
是好電影最有力的證明
黃岸
《摔跤吧!爸爸》上映後不僅收穫國內觀眾的爆棚口碑,也為國産電影上了一課,我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拍出這樣一部激勵人心的體育電影?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對大IP、大明星、大製作的力量深信不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好故事,才是直指人心的電影文化內核;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才是一部好電影的標準配備。當我們越來越注重大IP、大製作,拼盡全力追趕世界一流的視覺效果,在故事上費盡全力玩“燒腦”、玩懸疑時,像《摔跤吧!爸爸》這樣故事樸實,卻激勵人心的電影則反而越來越少。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畢竟,打動人心,應該是任何一部好電影的初衷。當然,口碑的力量,在國産電影市場也日漸強大。優秀的電影總是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直抵觀眾內心。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檔”,《春嬌救志明》雖然不是票房最高的,卻廣受年輕人歡迎,戲裏各種小聰明、小段子信手拈來,有趣又能引發共鳴,拍到第三部依然讓觀眾很受落。成功的原因必然是這一系列的電影成功引發觀眾的共鳴,創作者對生活觀察細緻,才能將最常見的都市日常寫得如此煙火氣,讓觀眾在電影中看到自己。還有前不久上映的文藝片《一念無明》,把曾志偉和余文樂這對父子面對困境的心態和舉止寫得如此真實,讓觀眾看得心有慼慼焉。
種種現象都表明,當觀眾越來越在意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一部電影的口碑如何,能不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將成為決定他們是否走進影院的關鍵因素。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