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上班漸成滬上職工新選擇

2017-05-10 10:15:0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跨省上班漸成滬上職工新選擇 地鐵或開車最受通勤族青睞

  據《勞動報》報道,在“鐵友—在路上”的微信群裏,這樣的換乘指導每天都會發生,稍不留神,幾十條未讀信息很快就把原來的話題淹沒了。群裏300多位好友,行業不同、工作各異,跨省上班是他們在群裏交流的共同理由。

  家在外地,上海上班。過去不可思議的事情,如今隨著高鐵、地鐵和公路網的鋪開,正在成為許多滬上職工的新選擇。通勤意味著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當上班族遇上跨省通勤,又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從租房到高鐵,跨省通勤來了

  在徐家匯商圈工作的喬女士算得上是第一批打“高的”上班的人。2011年,蘇州到上海的高鐵剛通車,喬女士和家人做了一個影響至今的決定:退掉在吳中路附近租的一室戶,每天從蘇州往返上海。

  每天早上6:46的高鐵來,晚上18:42回,加上地鐵和公交,喬女士每天有3個小時在路上。她笑稱自己每天“上兩個班”,但是7年間當初她租的房子房租已經翻了兩倍,高鐵票價依舊“良心”,喬女士覺得自己用時間換居住環境的想法並沒有錯:“做決定之前,全家人一起衡量過,最後還是決定居住環境舒適更重要。”

  蘇州並不是跨省通勤的極限,在採訪中最遠的白領張小姐,需要從無錫往返上海。因為家在無錫,張小姐微信中地區一欄裏索性寫著無錫。“公司裏有住在青浦的同事,大家算過一筆賬,每天擠地鐵到單位其實和我們坐高鐵上班,時間上差不多。”與上海的同事相比,最讓張小姐頭疼的問題就是節假日裏的火車票難買,上班流遇上游客流,原本就不寬裕的車票就成了需要提前搶購的“香餑餑”。加上返程的車票已經買好,加班也是張小姐這種通勤族不能承受之重。

  總是在路上,能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張小姐説有時自己覺得特別愧疚,工作日裏家和賓館並沒有多少差別,回來睡一覺又匆匆出門,廚房只是週末才會飄出飯菜的香氣。“因為在家裏的時間有限,所以更加珍惜和家人的相聚時間,家人也多了一分理解,基本沒有摩擦,反而多些理解與關愛。”

  地鐵或開車最受通勤族青睞

  通勤距離遠的職工選擇高鐵,更多住在周邊城市,在上海工作的職工把地鐵和開車當做首選。

  “你試過從太倉開車到上海嗎?沒想像中那麼遠,半個小時從家門口到公司。”宮先生的裝修公司在嘉定新城,而他選擇把家安在了幾十公里之外的太倉,“如果有急事,花上十塊錢,高速過來就更快了。”吸引宮先生安家外地的原因有很多,小城市慢節奏的生活調劑了上海的壓力和緊張:“在上海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享受三線城市的物價和消費水準,我想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比上海的同事高上不少吧。”

  相比之下,住在花橋的孫瑋就選擇了坐地鐵通勤,“每天早上地鐵站烏泱泱的人,都是趕到上海去上班的,如果能搶到座位,那整個早上都是幸福感滿滿。”儘管地鐵在高峰時間並不舒服,但孫瑋和朋友們都認為這是最經濟實惠又準時準點的通勤方式了,“早上交通擁堵,開車被堵在路上是常事,不僅人容易煩躁,對體力的消耗也不小,加上上海市區停車也貴,相比起來地鐵的優勢非常明顯。”每天兩個多小時的通勤,孫瑋從起初的不適應到現在的逐漸習慣,他給自己找了很多方法,“電子書、網絡收音機、看視頻,這些方法我都用過。”孫瑋説,通勤的時間成了一天當中難得屬於他自己的放空時間。下了車,他又要高速運轉起來,把比別人慢了一拍的生活節奏追回來。

  通勤之痛,企業的“止痛片”不能缺位

  一份2015年出爐的全國50城市上班距離及用時排行顯示,2年前上海就已是跨省上班族最多的城市。家和企業的距離越遠,通勤的“痛苦感”越強,是採訪中許多跨省上班者的共識。

  針對“通勤”這個員工幸福度中的短板,在日通物流高級行政經理兼工會主席馬麗萍看來,企業的作為不能缺位。

  加班趕不上火車,節假日等高峰時間段買不到高鐵票,針對種種通勤職工時常遇到的難題,馬麗萍建議由企業的總務或工會為員工代買火車票,免去職工的苦惱。遇到加班等情形,企業也可以向員工開放協議酒店的房間或宿舍,妥善安排員工的生活。

  馬麗萍説在日通就有這麼一位住在外地的員工,企業為她報銷來回的高鐵票,併為她提供過一段時間的宿舍,將通勤對她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許多通勤的職工都有不能陪伴家裏人的心結,馬麗萍也建議,企業可以在休假政策上適當傾斜,優先保障需要通勤職工的假期,為他們與家人團聚創造條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