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迪反悔了:放棄兩點口頭共識 經銷商警告將嚴重制約銷量
圍繞奧迪在華成立第二家合資公司——上汽奧迪,奧迪公司與原經銷商團隊的利益博弈還在繼續。
近日,奧迪方面否決了兩條此前達成的口頭共識:“在華年銷達90萬輛後重啟上汽奧迪項目”,及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將並網銷售。
為此,5月1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致函奧迪公司稱,奧迪有關方面嚴重違反此前達成的一致共識,對此十分震驚和遺憾。而推翻此前達成的共識,將使得現有經銷商網絡已經過剩的情況下,工作效率低下,極大浪費資源,更可能嚴重制約奧迪在中國銷量的增長。
對此,資深分析師鐘師認為,雙方衝突將進一步激化。與此同時,奧迪集團內部及經銷商內部,或也將分化出不同立場,未來局勢尚不明朗。
再起波瀾,核心共識被否
5月10日,據澎湃新聞拿到的一份印有“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抬頭的“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公司和奧迪經銷商聯會依據《三亞聲明》達成的協議”的文件顯示,依據3月28日及4月11日,三方曾達成如下共識:1.各方認可一汽奧迪經銷商網絡的聯合銷量增長計劃,目標在2022年實現奧迪品牌年銷量90萬輛的目標,包含80萬輛國産車型和10萬輛進口車型,同時要包含新能源車型至少14款産品組合。在達成上述目標的基礎上,第三方在華生産的奧迪車輛方開始銷售。2.未來方向是一個銷售公司,有其定義網絡標準,現有的一汽奧迪經銷商都將無條件獲得銷售第三方産品的授權。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顏偉認為,目前奧迪公司、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聯會三方唯一書面共識,只有2016年11月30日的文件。
上述文件中提到“鋻於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就奧迪公司與上汽集團合作未達成共識,奧迪公司同意暫停與上汽集團關於銷售和渠道的談判”,並提出願意為經銷商長期和穩定盈利與聯會協商後,再與上汽集團進行關於經銷商網絡和銷售渠道的談判。李顏偉稱,目前三方仍然受制於此。但是目前,奧迪與奧迪經銷商聯會就是否堅持“一個網絡渠道”分歧嚴重。
等不及的奧迪
猶如緊箍咒一般的90萬輛的銷售目標,一度讓上汽奧迪的最終落地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在分析人士看來,奧迪公司的反悔在意料之中。
行業分析師鐘師對澎湃新聞稱,如果年銷90萬輛作為共識最終落到紙上,若具有約束力,則上汽奧迪的合作希望渺茫。
鐘師稱,今年奧迪能夠維持現有銷量就屬不易。依據其2016年59萬輛的銷售規模,如果按照5%的複合增速,需要9年時間才能達標;若以13%年複合增長率,也需近4年才達標。現階段的奧迪,難以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合作時間拖得越長,則變數越多,畢竟上汽奧迪籌備組的耐心是有限的。企業發展需要瞅準窗口期,加上高管本身也有任期限制,上汽奧迪如果真要拖到四五年後再搞,黃花菜都涼了。
鐘師補充説,奧迪從中國豪華車銷售狀元跌為探花,原因多樣。在豪華車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伴隨傳統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及二線豪華品牌諸如捷豹路虎等企業的上下夾擊,奧迪公司的日子將越發難過。對於現在的奧迪來説,確實是待價而沽的良機。
奧迪經銷商聯會:推翻共識帶來的問題,或將嚴重制約奧迪在華銷量
未來奧迪、上汽、一汽將共同成立銷售公司,統一經營國內的奧迪品牌銷售網絡。這一點,同樣是原奧迪經銷商口中的底線。
一名奧迪經銷商告訴澎湃新聞,未來雙方並網銷售,而非再誕生一群“上汽大眾奧迪經銷商”,尤為重要。一方面現在部分地區經銷商已經相對飽和,僧多粥少;另一方面,現在主要依靠保養、維修維持經營的售後市場,也將受到巨大衝擊。
在5月1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發給一汽集團、奧迪公司、一汽大眾的函件,明確指出,推翻共識、不成立“一個經銷公司”和無條件使用現有網絡將帶來的問題:廠家多頭授權、多頭管理、經銷商面臨不同、衝突的商務政策、授權合同標準,不必要的重復投資,引起年化收益保障及網絡發展決策歸屬權等糾紛。
函件稱,上述問題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也是對現有資源的極大浪費,更重要的是嚴重制約奧迪在中國銷量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11月3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曾以庫存壓力巨大、虧損銷售為常態,為完成廠商“業績考核”被迫不合理批售車輛,從而造成店內庫存比失衡為由,建議各經銷商自行改變目前庫存不合理的情況,按需提車。彼時,江浙皖地區部分經銷商曾對澎湃新聞稱,暫停提車、即將加價。
在今年稍早的三方談判上,證券日報援引在場經銷商的説法稱,“由於利益受損的奧迪經銷商選擇主動漲價、消極應對,終端銷量上,一汽奧迪已經連續兩月銷量下滑,一季度幾乎就要完蛋了。”
奧迪在華銷量已經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奔馳銷量達到了14.5萬輛,寶馬銷量為14.3萬輛,奧迪銷量為10.9萬輛。奔馳、寶馬一季度同比增速達37.3%和12.4%,而奧迪銷量受多種因素干擾下滑了22%。
即便如此,另有不具名分析師稱,雖然事態變得更加複雜,但廠商啟動上汽奧迪的步伐並不是經銷商所能左右的,現在就看彼此手中的籌碼了。
鐘師認為,一旦國內經銷商攜起手來,消極提車、銷售,奧迪將難以奪回丟失的市場空間。作為奧迪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中國市場的穩定增長將給奧迪公司巨大的壓力,奧迪公司內部也將進一步分化。
鐘師補充説,現有的奧迪經銷商也面臨著如何建立“攻守同盟”的難題。一旦衝突加劇,經銷商採取消極提車、銷售的“七傷拳”,較早進入市場的經銷商尚可依靠口碑和售後彌補虧損,新經銷商的壓力將陡然上升。在這種背景下,如何不被分化,也將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