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帶一路”東風下,鐵路楊浦站成國際經貿往來最佳窗口
上海寂寞小站躍升國際“門戶”
周家嘴路往東延伸,遇到中環高架止步,在這裡,有一處鮮為人知的貨運火車站——鐵路楊浦站,還有一個和它一樣默默無聞的海關——上海車站海關。然而,正是這看似寂寞的一站、一關,卻借助“一帶一路”東風,煥發了生機,一躍成為上海國際鐵路貨運的中心和門戶。
通關“繞道”上海,就像有了信譽擔保
“入關工作24年,最近4年變化最大。”發出感慨的,是上海車站海關通關科主任科員李寧,她坦言,“一帶一路”就像是一台不停轉的發動機,在它的帶動下,貿易領域各種新變化不斷涌現,市場對通關便利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相應的改革舉措因此層出不窮,海關幾乎每年都有大動作。
2015年6月,李寧們就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請求——繼滬新歐、滬滿歐鐵路線後,第三條從上海通往歐洲的鐵路運輸線——滬哈歐線誕生,由哈爾濱啟運的首次哈滿歐國際貨運專列從哈爾濱內陸港發往歐洲,其中部分貨物由於國外買方對上海國際知名度的認可,將啟運地定在上海,因此需在上海辦理出口貨物的報關及轉關手續。
“常規思維是直接將貨物集中到哈爾濱通關,而不是來上海轉一轉再走。”面對企業這種“不常規”的需求,上海海關本可以推辭了事,但經過深入調研,發現企業“繞道”上海的理由很充分:進出口雙方都信任上海海關的公正和專業,貿易單證上有“上海圖章”,就好像有了一份信譽的擔保;更重要的是,企業相信,先到上海通關,再去哈爾濱轉關,兩個環節加起來的速度,絲毫不亞於直接去哈爾濱通關。
經過協商,上海關區歷史上首次以上海作為始發地的出口二次轉關國際鐵路聯運誕生,上海車站海關決定以出口二次轉關的方式受理貨物申報,哈爾濱海關作為中轉地海關。從上海出發的家用電器、電子産品、紡織材料等32個標準箱貨物經由滿洲裏海關出境,向歐洲疾馳而去,最終順利抵達德國漢堡。
異地報關激增,上海吸引投資目光
在上海通關,再到異地海關轉關,環節還是太多,能否在上海一口氣解決問題?更何況,上海有強大的物流和總部經濟優勢,“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的企業選擇將倉儲、物流中心設在上海,如果能夠統一就近在上海通關,將極大地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
這一想法終於實現——去年6月起,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在上海率先啟動試點,新模式下,原有的地域分割概念被打破,企業可自主選擇向經營單位註冊地、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或向其直屬海關集中報關點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改革成效喜人,僅去年四季度,上海車站海關的異地報關業務量激增四成。今年第一季度,上海車站海關“一帶一路”陸路出口報關單通關時效平均在0.5小時左右,比去年同期通關時間壓縮了三分之一以上。
隨著空運和海運的日益發達,傳統的鐵路貿易是否逐漸式微?這種擔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便迎刃而解。上海楊浦站無疑是國際經貿往來的最佳窗口,這裡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連通亞歐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東西陸路出海、上岸通道。每天,都會有各種物資從這裡集結出發,轉關前往滿洲裏、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哈爾濱等地的海關,再出口至俄羅斯、蒙古、中亞、西歐等國家或地區。
除了地理條件的優越,鐵路貿易仍有著其不可替代的時間優勢。以一票出口至德國的貨物為例,其從楊浦站出發,需時20多天;同樣從上海港走水路出口至德國漢堡港,則需耗時40多天。此外,鐵路運輸受天氣干擾也比海運小得多,貨損概率自然也降低了不少。
不過,這些都是天然優勢。“一帶一路”給上海帶來的真正機遇,是與國際貿易舞臺更多接觸的機會,而通過不斷學習,上海正成為一顆國際貿易便利化改革的新星,吸引更多投資的目光。“車站和海關,都趕上了最好的時光。”李寧對於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