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致敬周小燕

2017-05-17 11:35:25|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之春”致敬周小燕 廖昌永:教我如何不想她[圖]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一江春水向東流》——向周小燕先生致敬音樂會(攝影:蔡晴)

  東方網通訊員陳雷、記者李佳敏5月17日報道:昨天晚上,向周小燕先生致敬——歌劇《一江春水》音樂會版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兩年前,第三十二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度推出“向大師致敬”系列。兩年來,該系列先後向作曲家呂其明、“二胡皇后”閔惠芬、中國第一代指揮家黃貽鈞、芬蘭著名音樂家西貝柳斯等中外音樂大師致敬。今年第34屆上海之春“向大師致敬”系列的致敬對象則是中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有“中國之鶯”美譽的周小燕先生。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周小燕先生(攝影:祖忠人)

  作為對中國歌劇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藝術家,周小燕先生早年身在他鄉卻心繫祖國,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國從事聲樂教育,其崇高師德和深厚的愛國情懷令人讚嘆。目前活躍于國內外歌劇、聲樂舞臺的眾多華人歌唱家,很多都得到過周先生的栽培和教導。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周小燕和廖昌永(攝影:祖忠人)

  廖昌永:教我如何不想她

  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本屆“上海之春”上有一場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最初申報時名稱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由於與楊小勇的獨唱音樂會“撞名”,後改為《春思曲》。但音樂會的開場曲目仍然是劉半農詞、趙元任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這七個字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對周先生的思念之情。“周小燕先生去世後的這一年裏,我們這幫學生對她還是如此地唸唸不忘。甚至居然還會生怕自己哪一點做得不夠好,會被周先生批評。”廖昌永動情地説。

  本屆“上海之春”向周先生致敬的並非只是《一江春水》這場演出,廖昌永認為他的獨唱音樂會也是向先生的致敬。他説,先生生前一直教導我要把唱好、推廣好中國歌曲作為終身之事業,所以,從《毛澤東詩詞音樂會》,到《風雅頌音樂會》,再到這次的《春思曲》獨唱音樂會……希望先生能滿意學生的努力。

  在廖昌永眼裏,周先生做事最大的特點是凡事親力親為。只要她抓的戲,在整個創排過程中,從劇本到舞臺,每個環節她都會盯住不放。哪怕已是耄耋之年,哪怕那天烈日當頭,哪怕只為了聽兩小段試唱……周老師都會親臨現場。

  跟樂隊排練時,周先生不僅白天到劇場,晚上還給廖昌永打電話,告訴他排練中的各種問題,獨唱的、合唱的、樂隊的,乃至舞美的……只要她認為有損於藝術表現的,都會一一挑出來提醒大家。

  “周老師反復跟我們説,每個細節都很重要,每個細節都要得到重視。成敗在於細節,要去重視它,要去精雕細琢它。”廖昌永説,在很多藝術觀點上,周先生對自己日後的成長影響很大。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周小燕和學生們(攝影:祖忠人)

  周進華:先生的學生“永不畢業”

  上師大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周進華曾經做過兩年周小燕的在讀研究生,在這兩年中,周進華在歌劇中的語言處理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深造。

  2004年周進華要去日本長崎參加首屆“蝴蝶夫人”國際聲樂大賽,雖然此時的他已經從周小燕的研究生課程畢業,但周小燕獲悉此事後,立刻打電話把周進華叫到家裏,幫他仔細梳理作品,反復“摳細節”。天上掉下來的賽前針對性“集訓”課程,本已讓周進華受寵若驚,作為“畢業生”更不好意思再到先生家免費“蹭課”,周進華堅持要付學費,但周先生説什麼也不肯收。不久之後,周進華不負眾望,在國際大賽上贏得了男高音第一名。周進華感慨道,中國有句老話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周先生的很多學生都是他的終身學生,永遠不會“畢業”,隨時會受到先生召喚,出現在她家的鋼琴邊……

  2015年春節,是周進華最後一次去周小燕家拜年,周先生問周進華,最近怎麼不見你開音樂會?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如果是經濟方面的,老師可以贊助你……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周小燕和學生們(攝影:祖忠人)

  魏松:讓燕子之歌代代相傳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劇院藝術總監、上師大音樂學院院長魏松是周小燕的第一批學生,用他的話説,是周小燕眾多弟子中的“大師兄”。

  從上音畢業後,魏松回到瀋陽軍區。十年之後,師生再次相見,與十年前畢業時唱高音還是有點困難的魏松相比,眼前的魏松讓周先生讚許:唱歌已經“蠻有樣子”了。當時上海歌劇院正在排演法國經典歌劇《美麗的海倫》,周先生便推薦魏松去試試,魏松還被周先生“抓”到家裏“回爐”。當然還是分文不收,要是“拖堂”了,還負責供應午飯。

  周先生把學生當成子女,和學生朝夕相處,感情至深。魏松説,先生是為音樂、為教育而生。她把一生都獻給聲樂教育事業,培養出了那麼多優秀的歌唱家。培養出一兩個著名歌唱家,就已經算是很有成就的老師了,而她一生培養出了幾十位的全國、全世界知名的歌唱家,這樣的聲樂教育家在世界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如果説我這些年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跟恩師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魏松説。2014年魏松擔任上海歌劇院院長時,創排了四幕原創歌劇《燕子之歌》,以周小燕為原型,選取其藝術人生中跌宕而又充滿華彩的篇章,塑造了一個可歌、可敬、可愛的藝術形象。“今年8月28日《燕子之歌》要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再度唱響,”魏松表示,“這是紀念先生誕辰一百週年的演出,也再次表達了她的學生、後輩向先生的崇高敬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