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近滬上博物館講解員:人氣講解員不走尋常路
圖片説明:在“中國好故事展演社區行”活動上,小學生余靖妍娓娓道來中共一大會址的歷史。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18日報道:“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而博物館講解員則是觀眾與文物之間的橋梁與紐帶,通過她們的講述,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更具項,易於了解。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滬上一批優秀的講解員獲頒2017上海市博物館優秀案例展示活動獎。其中不僅有專業的講解員,也有業餘的、學生講解員,最小的年齡只有10歲。
網絡人氣最高講解員不走尋常路:與觀眾一起探討學術見解
來自上海觀復博物館的陳如業以2萬多票高居網絡人氣講解員榜首。與一般的講解員不同,做歷史學學術研究的她在講解中會將學術見解、疑難問題與觀眾一起討論,教學相長。
陳如業曾在美國留學,並在博物館實習。她介紹,美國的博物館一般都沒有講解員,觀眾一般需要自己查資料和戴講解器;有一些高、精、專的講解,預約策展人某個時間段,給有興趣的觀眾做深度講解。她發現其實觀眾對於信息量非常大、學術知識密集的內容很感興趣。回國後,她也這麼做了,在講解中與觀眾一起討論學術見解等。
據悉,馬未都要求觀復博物館所有館員必須會講解。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為了方便觀眾了解文物,其實是為了多交流,自身局限被交流打破。陳如業説:“在講解中,增加與所有人聊的機會,增加遇到有價值交流的機會,學到我們本身不會的技能。”歷史研究中會遇到金融、物理等方面的知識,陳如業表示自己有時候也不能全懂,有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觀眾就能簡單、準確地表述這些內容。她喜歡這個自我建設的過程,能看到更豐富、廣闊的角度。
10歲小朋友講解中共一大會址歷史
“這稱得上是一次年輕的會議,但別小看這一次年輕的會議哦,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就是從這裡開始,一點點走向成熟……”在“中國好故事展演社區行”活動上,獲得優秀案例展示學生組三等獎的小學生余靖妍颱風老練,娓娓道來中共一大會址的歷史。言語裏又有一些孩子的活潑,也更打動人。
10歲的余靖妍平時喜歡逛博物館,去過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毫不掩飾對自然博物館的喜歡,“數不清去了多少次了。最喜歡恐龍、孔雀、田鼠。喜歡恐龍的高大,因為恐龍知道了侏羅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