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經偵一支隊:國際金融中心的“守夜人”

2017-05-25 08:15:5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經偵總隊一支隊:國際金融中心的“守夜人”

  東方網記者徐程5月25日報道:“美女高管”攜款潛逃、“滬易貸”非法集資……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發生了多起震驚全國的大案要案,而偵破這些案件的是同一支隊伍----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自2013年組建以來,這支肩負著打擊金融犯罪重任的專業隊伍始終堅守“護航金融安全、守護百姓利益”的信念,先後破獲各類金融領域大要案件80余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0多億元,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守夜人”。5月19日,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公安系統615個先進單位和1320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其中,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光榮的被國務院授予榮譽稱號單位。

  瞄準新生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在實戰中錘鍊核心戰鬥力

  經濟犯罪不同於一般的刑事犯罪,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隱蔽性。唯有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業務水準,才能打造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核心戰鬥力。

  2013年7月,上海發生了一起以操縱期貨市場手法實施詐騙的金融犯罪案件。受害人將名下存有390萬元的期貨賬戶交由通過互聯網搭識的職業炒家“陳某某”操作,以期獲取每日千分之一的固定收益。因該炒家惡意操作棕櫚油期貨合約造成極短時間內該合約價格異常波動,致使受害人産生高達390萬餘元的鉅額虧損。

  此案屬全國首例,由於犯罪嫌疑人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依靠網絡匿名實施犯罪,偵查難度較高,如不及時破案,極易引起投資人對期貨市場交易監管的質疑。

  為與躲在暗處的犯罪嫌疑人過招,一支隊專門組織了突擊培訓。在消化了涉及金融、期貨、法律等各方面大量文字數據資料後,每個偵查員都成為了金融期貨領域的專家。有了過硬的專業支撐,他們從繁雜的交易數據中成功梳理出犯罪嫌疑人利用期貨“對敲”實施詐騙的犯罪行為,從大量獲利期貨賬戶中一舉鎖定嫌疑人實際控制的期貨賬戶。通過連續輾轉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歷時三周的落地排查工作,最終將全部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有力維護期貨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和期貨交易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

  在一支隊偵查員的辦公桌上,堆滿了金融、保險、信貸、票據、法律等各方面的專業書籍。“我們接手的案件往往是首例、首起,沒有現成的經驗和司法判例可供借鑒。要跟高智商的犯罪分子鬥智鬥勇,必須打造一支‘學習型警隊’!”支隊政委李江暉認為,崇尚專業精神、塑造敬業品格,是接連偵破大要案件、有力維護金融市場安全的制勝法寶。

  30多小時未合眼越洋追捕“美女高管” 絕不讓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無論犯罪分子採取什麼手段,潛藏、逃匿,我們都排除千難萬險、緊追不捨,把他們抓捕歸案。”支隊長周海峰表示,經濟犯罪往往涉及利益群體眾多,如果犯罪分子得逞後逍遙法外,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2013年8月13日,一則“上海灘保險仲介龍頭企業高管攜鉅款潛逃海外”的重磅消息震驚了整個上海。一支隊臨危受命,僅36個小時就查明,嫌疑人陳怡將十年期的壽險産品包裝成一年期的理財産品,以每年10%的高額收益,誘騙投資人。三年內,非法集資13億元,受害群眾達3000多人。案發前,陳怡及其男友已潛逃至大洋洲島國斐濟。

  8月17日,一支隊迅速啟動了境外追逃。下午4點,追逃民警火速飛抵香港。因航班延誤,香港至斐濟的最後一個航班已經起飛,只能由新西蘭轉機斐濟。但追逃民警沒有新西蘭的簽證。為此,專案指揮室不斷聯絡協調,基於良好的境外追逃合作關係,尚在旅行途中的新西蘭移民局負責人為民警辦妥了手續。當晚,在香港至新西蘭航班起飛前5分鐘,追逃民警登上了飛機。

  30多小時未合眼的緊張旅途後,追逃民警會同斐濟執法部門,直接截獲了正在收拾行李,準備繼續逃亡的嫌疑人。在他們隨身行李中,查獲了價值近千萬元的現金、首飾和5大箱各類奢侈品。“如果晚一分鐘抵達斐濟,就會錯過抓到逃犯的寶貴時機”參與追逃的一支隊民警韓偉峰表示,嫌疑人的落網讓全社會看到了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的決心和力度。

  案件審結後,一支隊逐一梳理辦案過程中發現的保險代理業漏洞,並提出相應對策,制定出一整套“保險代理業規範”提交相關部門,一場規範管理改革從此拉開序幕。

  大數據監測分析識破“滬易貸”騙局 把涉眾型經濟犯罪消滅在萌芽

  近年來,投資理財類涉眾型經濟犯罪對市民群眾的“錢袋子”産生嚴重危脅。針對此類案件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的演變規律,一支隊堅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將經濟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更多的老百姓受騙。

  2015年4月,一支隊探長林植在互聯網上發現一則新聞:一家名為“滬易貸”的大型金融網站出現了資金兌付困難。儘管沒有一名群眾來公安機關報案,但一支隊還是依託大數據平臺對該公司的異常交易進行了密切監測,進而跟蹤確認“滬易貸”有非法集資的重大嫌疑。

  在“滬易貸”的宣傳頁面上,不僅打著“信譽始終如一,安全值得託付”的標語,還配有“創始人”邢某的個人巨照及其多次創辦企業的“光鮮”經歷。為騙取投資人信任,公司註冊地被特意定在上海某商業中心。經查,犯罪嫌疑人邢某通過設立“滬易貸”網站,以承諾保本高息的方式吸引投資,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共募集資金1.9億余元,涉及600余名投資人。受害人遍佈全國30多個省市,單個投資人最大投入額度達600余萬元。

  “如果公安機關慢一步,我們就可能血本無歸!”當民警將查封告示貼在“滬易貸”公司大門外時,許多專程前來認購理財産品的群眾紛紛感嘆自己逃過一劫。

  完善防控體系主動預防金融風險 打造金融犯罪防控體系

  “賬戶就是現場”,周海峰認為,隨著金融業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金融犯罪的作案成本越來越低、社會危害越來越大,只有加強涉案資金的源頭查控,主動防範金融風險,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一支隊積極探索與商業銀行建立打擊銀行卡犯罪警銀協作機制,依法逐步實現了對賬戶和資金的快速查詢。2016年銀行信貸、票證等領域先後發生了多起重大詐騙案件,針對此類案件“賬戶資金流向紛繁複雜”“鉅額涉案資金極易轉移”的特點,一支隊對涉案資金賬戶和對賬流水進行一站式、批量化查詢,迅速鎖定涉案資金去向,第一時間落地、凍結涉案資金賬戶,先後創造了12小時追贓9億元、3天全額追贓20億元等上海公安破案追贓記錄。

  為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一支隊緊扣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互聯網+”金融業務高速發展的大背景,建立“深入核心為引擎+動態巡防為支撐+跨前調研為助力”三位一體的金融犯罪預警防控網絡,主動深入金融監管核心區域,先後與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證監局、保監局、外匯管理局、上海期貨交易所分別簽訂了10余項合作機制和協作備忘錄,推動案前預警;建立健全金融輿情動態巡防、信息研判機制,形成的風險預警通報、輿情摘報,為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堵塞漏洞、防範風險提供有力支撐;不斷鞏固深化跨前調研參謀機制,組織專人對金融領域內犯罪主體特點、手法特徵開展調研,每年撰寫《上海金融犯罪形勢白皮書》,前瞻研判各金融領域發案趨勢和突出問題。

  作為一支年輕的隊伍,一支隊50多名民警平均年齡不到35歲,青年骨幹的平均年齡才30歲。面對日新月異、變幻莫測的金融犯罪形勢,這個年輕的團隊將繼續堅守使命、不斷創新,在經濟犯罪偵查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法治精神、群眾觀念和公平正義,全力以赴維護金融安全,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保駕護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