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該是讓年輕人嚮往的城市

2017-05-25 07:42:3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韓正對話復旦師生:上海,應該是讓年輕人嚮往的城市

  圖片默認標題

  今天下午,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來到復旦大學,為師生們作形勢政策報告。報告結束後,韓正用近一小時的時間同邯鄲校區主會場和楓林、江灣、張江三個校區分會場的師生互動交流,師生們用遞紙條、發微信的方式提出問題。

  互動環節開始前,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手中已積攢了厚厚一沓師生們傳來的寫有問題的小紙條。韓正書記對焦揚説:“你來念、我來答,不用選擇問題。”現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以下為現場問答摘要——

  1、相信自己的感覺,今天的中國可以成就個人發展

  問:我們不少同學在擇業時會有一些猶豫,不知道自己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更適合,有同學則對自己是回老家還是在上海發展舉棋不定,請問韓書記對青年人的職業選擇有什麼建議嗎?

  韓正: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現場掌聲笑聲)你感覺要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不要猶豫。因為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擇業。哪個就業崗位好,哪個就業崗位不好,沒有標準答案。

  擇業過程確實很難。上海這座城市永遠歡迎像復旦這樣的著名高等學府的同學,來找到適合你們的崗位。但是大家要知道,今天的中國,各地都同樣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建議同學們擇業的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圖片默認標題

  2、上海解決人才居住問題不能只靠商品房

  問:上海的高房價已經成為上海引進高層次人才的一大制約因素。市委對突破這一瓶頸有什麼政策考慮?

  韓正:上海人才的居住問題肯定不能單靠商品房解決,應該靠各種辦法,要用好人才公寓、公租房、租賃房等多種辦法解決。對於青年人才集聚的區域,政府應該創造條件、引導市場,大規模建設租賃房。

  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高房價是制約上海創新人才集聚的一個因素,這確實是影響上海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必須破題,謝謝大家。(現場掌聲)  

  圖片默認標題

  3、自貿區服務“一帶一路”,上海肩負光榮責任

  問:上海自貿區將如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韓正: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的,在全球影響巨大、引發廣泛共鳴。上海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最重要的平臺是自貿試驗區,要按照中央要求,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橋頭堡就是最前沿的陣地,這個橋頭堡要發揮幾個重要作用。第一,以國際經貿合作為突破口;第二,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國際交往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核心是金融開放。中央已經明確提出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現在正在積極穩妥落實中。自貿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海肩負重大的、光榮的責任,必須加快推進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和功能,真正成為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圖片默認標題

  4、海納百川的上海,年輕人要弘揚普通話、傳承上海話、會説外國話

  問:我是來自楓林校區的醫科研究生,現在我們在臨床實習還有科研的過程中,經常説到上海話,但是我們超過四分之三同學不是上海本地人,作為新上海人對上海本土文化學習不是特別多,所以想問您覺得最值得推薦學習的有哪些?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如何保有上海本土特色和海派文化?謝謝您。

  韓正:謝謝你的提問。上海本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上海話、普通話的關係,我覺得應該是:弘揚普通話、傳承上海話。

  上海話是地方的文化。你在上海當醫生,當一個病人來的時候,你跟他説普通話最通用,如果遇到上海的病人,用上海話交流生活化的語言,病情可能問得更確切一點。

  上海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弘揚普通話、傳承上海話、會説外國話。(現場笑聲掌聲)

  5、一流學科、一流大學是實幹出來的

  問: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當中提出,要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這方面,市委有什麼考慮和部署?對復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您有什麼要求?

  韓正:這個題目焦揚書記回答比我更合適(現場笑聲)。我的想法,一流學科和一流學校,應當是我們工作的結果,是實幹出來的。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學校,我覺得核心之核心是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學校是什麼?學校是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學校所有的工作、所有的發展目標,一切一切都要圍繞培養人才。

  培養人才要看什麼?就是要看國家需要什麼。在滬所有高校一定要樹立需求導向,看看國家需要什麼,而不是學校自己能培養什麼。國家需要什麼才是我們培養人才的第一指標。學科建設的成果,要能到國際上去競爭,真正成為世界一流,復旦應該有這樣的志向,復旦是很有希望的,一百年走過來了,第二個一百年一定會更加輝煌。(現場熱烈掌聲)  

  圖片默認標題

  6、上海的特質是什麼?創新、人文、有溫度

  問:在您心目中最能代表上海城市的特質是什麼?

  韓正:第一是創新,創新無處不在,是我們的基因,流入我們城市的血脈。第二是文化,中外文化交相輝映,古今文化兼收並蓄。第三是溫度,城市始終有溫度,溫度不能太高,不能太低(現場笑聲掌聲)。這座城市,應該是讓年輕人嚮往的、喜歡的。

  我心目中的上海特質就是這樣。我想上海應該成為、也一定會成為這樣的城市。

  7、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年將開放,紅色基因要代代傳承

  問:上海作為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在黨的發展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請問您對上海今後城市建設發展中,如何保持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有什麼思考?

  韓正: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我建議同學們去認真參觀一大會址、二大會址等,那就是我們的紅色基因。上海的紅色基因,要代代傳承。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年要對外開放,地點在哪?就在現在上海市政府旁邊,上海美術館重整之後成為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這個館將是上海的驕傲、上海城市的驕傲,是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8、希望復旦師生積極參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研究

  問:上海要把崇明島建設成為世界級生態島,您是否能夠為我們簡要描繪一下它的發展願景。復旦大學這樣的高校,可以為此做出什麼貢獻?

  韓正:崇明1200平方公里,面積佔上海的五分之一。崇明島是我們國家的第三大島,位於長江入海口,長江口是世界六大河口之一。我認為建設崇明生態島,如果僅僅立足於崇明自身考慮,是不行的;立足於上海本地,格局也小了。崇明生態島建設,首先要從整個長三角的環境、從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與我們整個國家的關係來考慮,還應當立足於全球六大河口的角度來考慮。

  崇明島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鹹水和淡水交界處,具有生物多樣性。候鳥遷徙的規律,從北半球北端的西伯利亞,飛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的大陸,上海正好在路程一半偏北一點,是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一站。崇明生態島要建設為世界級生態島,應當成為候鳥的棲息地、鳥類的天堂,這是我們的目標。

  什麼是世界級生態島?崇明曾經在十年前拿出過一個本底數據體系,到2011年左右,市裏又在此基礎上做了認真補充,建立了崇明生態島建設的指標體系和工作目標,現在崇明已開始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崇明生態島的建設,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可以關注。有很多問題,從理論上是值得研究的。比如生物多樣性等,需要從學術和技術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復旦的專家多參與到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中來,謝謝大家。

  圖片默認標題

  9、上海的法治意識和市民誠信文明素養應當成為標杆

  問:這兩年,上海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今年過年鞭炮沒有了,儘管過年放爆竹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是禁放爆竹,不僅年輕人支持,爺爺奶奶也可以接受了。請問韓書記,上海在城市文明方面抓早抓小,還有什麼考慮?

  韓正:我們現在是外環以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今年已是第二年。這件事做成了,説明上海的法治意識和市民誠信文明素養樹起了一個新標杆。為上海市民驕傲、為上海市民點讚!

  成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我覺得有幾個要點。首先是通過市人大進行地方立法。我們的各項工作要依法,首先就要有法。立法的過程,市民參與,開門立法,這是一條重要制度。其次是政府執法一定要到位。要清晰界定情況,對法律涉及的各方都要有制約,從源頭管住。第三是人性化。我講一段故事—在上海,在座的同學和老師,你們家裏每一個樓都有樓組長,樓組長是大家選出來的,實際上是居民自治。居民家裏面,有的是花錢買的鞭炮,有的是上一年買的沒有放,今年不能放了,那怎麼辦?居委會、樓組長就拿了一些東西跟你交換,把煙花爆竹交換過來,這樣就很人性化了。

  這件事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第一,城市管理一定要依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第二,要依靠群眾。群眾關心的事情,一定要靠群眾辦好。這座城市,只要市民認識一致、行動一致,就一定可以辦成事。第三,操作細節上要顧及很多細微之處,把工作做細。比如,如今上海馬路清掃方式的變化,比如對廣告牌的管理,比如對樹木修剪方式的研究,比如對城市交通的整治。這就是城市管理,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要仔細考慮,像繡花一樣。城市管理要立規矩,所有的“遊戲”都要有規則,有規則才完整,大家參與心裏才踏實。規則是什麼?是法律和規章,這就是法治城市、文明城市,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謝謝大家。

  10、把市民健康貫穿于各項工作

  問:我是來自楓林的一名醫科學生,上海正在建設健康上海,我們很感興趣,我們想知道健康上海主要目標和內涵是什麼?

  韓正:健康上海,人均期望壽命是一個概念。還有一個概念,我們有待下一步研究,叫健康壽命。

  期望壽命不等於健康壽命,真正有意義的是健康壽命。如果這座城市,把市民的健康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而不僅僅是醫藥或者醫學,這才是城市以人為本的最高境界。

  我們要把健康産業,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産方式,貫穿于整個城市發展的全過程,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謝謝。(陳正寶/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