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少年書法教材有了,但缺的是師資,需檢討的是教學方法 少時學的書法為何沒成一生愛好
在提倡傳統文化的當下,青少年書法教育越來越重要。書法進教材在上海已經實現,但記者從上海書協獲悉,師資短缺、良莠不齊,已成為書法真正實現全面“進課堂”的一大阻力。
書法師資不足,職業發展受限
日前在奉賢舉行的全國青少年書法工作論壇上,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賈煒介紹,書法進課堂、進教材在上海得到了有效推進,編寫了統一的青少年書法教材,對教師進行了培訓。“上海市義務教育中有一個寫字考試,這不是要給學生增加負擔,而是要增強意識,每一個上海學生都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
2013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綱要》,要求“小學3—6年級每週安排1課時用於毛筆字學習。”為此,上海市教委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委託上海書畫出版社編寫了13本《中小學拓展型(書法)課程教材》,每本教材分為課文、練習冊、視頻和參考書四部分。主編潘善助介紹,拓展型教材主要為書法特色的學校選用,儘管目前開展良好,但與教育部“每週1節課”的規定仍有一定距離。“師資嚴重短缺。”據介紹,視頻部分正是為解決目前書法師資缺口比較嚴重的問題,每節課大概有5分鐘的示範,請優秀書家書寫錄製;參考書也是幫助書法教師注意教學重點和難點。書協還和教研室組織了書法教師教法項目研究和系列培訓。此外,上海師範大學設有書法本科專業,華師大、上師大、上海大學都有書法碩士點,可部分緩解師資不足問題。
目前,書法教師評職稱有一定困難。潘善助介紹,即便是專職書法教師,也只能參評語文教師或者美術教師職稱,這限制了書法師資隊伍建設。
不能盲目追求驚人書法特徵
目前,上海共有120多所書法特色學校,總體來看比例仍不高,但青少年學習書法的場所並不局限於此。本市擁有市區兩級青少年宮17所,基本都開設有書法班。一些國學機構和個人開辦的興趣班也往往涉及書法培訓。不過,師資來源龐雜也導致教學水準良莠不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行業建設委員會主任劉金凱指出,一些師資按照自己的想法、理念引導學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服務的對像是全國青少年書法愛好者,堅持傳統尤為重要。當前要克服一味強調創新的傾向,比如不按照書法學習和研究的規律、盲目追求驚人書法特徵的現象,把握好創作方向。”
潘善助認為,如何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培養中小學生學書法很重要。只是教寫字,不講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內涵,這種情況在私人帶教裏比較普遍。“有些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學習書法,成年後卻不能延續這一愛好,這需要我們檢討教學方法。”部分家長也存在功利思想,為了比賽得獎而揠苗助長,不能從科學角度引導學生真正認識書法的奧妙。“寫好字是一方面,充分利用身邊的文化資源,養成經常跑美術館、博物館的習慣,通過課堂活化成為一生的愛好,最終沉澱為市民文化素養的一部分更為重要。”
近年來,上海書協對青少年書法發展頗為關注,協會設有書法教育委員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等級考試辦公室等,每年會舉辦青少年書法作品展,並評選一部分青少年書法藝術獎。2016年,上海書法等級考試考生接近2.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學生,帶動了青少年書法活動的熱潮。潘善助説:“上海青少年書法水準不低。現在教材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師資的數量和出路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書法進課堂的教學成果將會不斷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