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貿區將建成"三區一堡"

2017-06-09 07:49:2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謀求新突破 到2020年自貿區將建成"三區一堡"

  

【區縣新聞】2020年自貿區將建成"三區一堡"

  陸家嘴金融城星展銀行大廈6樓,每週末都有一群年輕人來參加一場名為“領跑未來”的職業特訓班。在這裡,他們能對話世界500強企業及其高管,能接觸國際最先進的職業培訓課程,每個週末都能收穫滿滿。

  這一職業特訓班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頭銜”:它是由中國第一所外資職業培訓機構開設的首個公開培訓課,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最新例證。因而很多人説,“領跑未來”不僅僅是年輕人的願景,這一課程名稱同時契合著上海自貿試驗區對未來的期許,對肩上所負重擔的清醒認知。

  成效來源於“四個堅持”

  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按照中央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上海自貿試驗區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職能轉變等關鍵領域,著力構建了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三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形成了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投資管理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建立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發佈全國首份負面清單;率先擴大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對外開放,實施兩批54項開放措施。

  貿易便利化方面,確立“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改革方向,率先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通關協作機制,縮減企業申報數據項,為上海口岸95%以上的貨物、100%的船舶提供服務,推出近百項口岸監管創新措施,進出境時間較全關區平均水準分別縮短78.5%和31.7%。

  三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建立了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接入52家金融機構,開設自由貿易賬戶6.7萬個,建立新型金融業態監測平臺,對11大類、8.2萬家互聯網金融、融資擔保等新型金融企業實施動態預警監測。

  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綜合執法新體制,在市場監管、知識産權、城市管理領域實施分類綜合執法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構建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四位一體、互為支撐的綜合監管格局。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説,自貿改革三年多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主要是因為上海堅持制度創新,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堅持“國家試驗田”的定位,不搞“地方自留地”,不搞“政策洼地”,不栽“盆景”,用培育“苗圃”的標準推進制度創新。

  同時,上海堅持協同推進,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統集成。以“放管服”改革為例,上海自貿試驗區一方面率先試點“證照分離”改革,取消或簡化市場準入審批,另一方面同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每一個審批事項制定監管方案,以有效的管促進有力的放。

  在三年多的改革實踐中,上海自貿試驗區堅持依法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創新。上海積極爭取上級立法部門支持,為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比如,為開展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調整了外商投資相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

  全力推進改革的同時,堅持風險可控是自貿試驗的又一重要成果。翁祖亮説,上海自貿試驗區把能否有效防範風險,作為檢驗自貿試驗區制度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把防範風險的底線要求貫穿于對外開放、簡政放權、金融改革的全過程。三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從未發生過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區縣新聞】2020年自貿區將建成"三區一堡"

  “三區”建設謀求新突破

  金橋開發區歐萊雅産品研發大樓裏,一批夏天當季的蘭蔻清潔面膜僅用5天便獲得了自貿區進口非特殊用途化粧品備案,即將與國外同款産品同步上市。歐萊雅相關負責人余曉表示,備案比起原來的審批流程縮短了整整三個月,讓當季彩粧可以“踩著點”投向中國市場。

  今年3月1日開始試行的非特殊用途化粧品進口“審批改備案”制度,只是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入新階段繼續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到2020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圍繞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區“三區”建設,繼續實現新突破。

  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仍是關鍵。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將進一步提高許可證改革“放”的含金量,擴大改革覆蓋的範圍,爭取將全部市場準入事項和全部441個區級行政審批事項納入改革。同時優化改革方式,把原來的五種改革方式整合為四種,即取消、備案、告知承諾、優化準入管理,並以“備案”和“告知承諾”為主攻方向,某些審批事項只要相對人作出承諾就能當場辦結。

  作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而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就是一個切入點。為此,上海自貿試驗區將以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為依託,從建立推動貨物自由流動的監管模式、構建促進航運産業充分發展的樞紐服務體系、建設符合高水準國際經貿活動需要的跨境金融服務和建立運行高效風險可控的管理體制四個方面,探索保稅監管與口岸監管系統對接、數據互認和功能疊加,實現區港一體化運作。

  圍繞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加強自貿試驗區建設與浦東新區轉變一級地方政府職能的聯動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事中事後監管將強化“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制度向浦東全區所有監管部門推廣,推動綜合監管平臺功能向聯合懲戒拓展。近日,浦東實施了“三全工程”,作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主抓手和主突破,做到企業市場準入全程網上辦理,個人社區事務事項100%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

  日前,浦東還正式啟動實施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改革工作,順應發展階段的變化,把鎮一級的區域規劃、招商引資、基本建設等核心發展權統籌到區層面,把綜合管理、綠化市容、房屋管理等管理權下沉到鎮一級,賦予鎮在人事考核、規劃參與、重大決策建議、法治建設等方面的權力,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

  成為“一帶一路”橋頭堡

  “成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未來又一項重要功能。”在談及上海自貿試驗區3.0版建設時,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能起到怎樣的“橋頭堡”作用,令人期待。

  2016年,浦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達到3339億元。截至2016年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已在新加坡、捷克、俄羅斯、印度等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了108個項目。一批出色的代表企業從自貿試驗區走向“一帶一路”:華信集團參與開發俄羅斯油田、收購哈薩克斯坦DGT液化石油氣公司等項目;振華重工從産品“走出去”向資本“走出去”拓展,已在韓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等14個國家設立了境外投資機構……

  深化“一帶一路”,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下一步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圍繞“五通”發揮自身優勢。

  圍繞政策溝通,深化制度創新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最大優勢。上海將進一步深化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試點,推進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一帶一路”沿線口岸的信息互換和服務共享。圍繞設施聯通,上海將加快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浦東國際機場三期和上海鐵路東站等重點項目,推進上海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高效聯通。圍繞貿易暢通,保稅區在已設立的馬其頓和保加利亞進口商品國別館基礎上,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設立國別(地區)館,擴大“一帶一路”國家優質商品進口。圍繞資金融通,上海將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沿線國家企業和項目提供直接融資,並搭建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健全境外投資項目庫、資金庫、信息庫,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圍繞民心相通,上海將發揮國際文化大都市優勢,吸引沿線國家優秀的文藝人才和演藝機構來自貿試驗區開展文化交流。

  翻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版圖,新設立的自貿區從東北、西北、中原大地到沿長江軸線分佈。周漢民指出,上海是歐亞大陸橋重要的節點,從地理上看,在海上位於正中位置,陸上橫貫東中西。“從上海發端的自貿試驗區戰略要服務國家的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展望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勇擔國家戰略使命,勇當改革創新領頭雁,克難攻堅,努力交出新的制度創新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