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視節:中國紀錄片迎來産業大時代

2017-06-13 08:16:4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觀察 | 中國紀錄片迎來産業大時代?

  6月12日,第23屆上海電視節開幕首日,幾乎成了“國産紀錄片日”。這一天,“中國紀錄片聯合簽約和發佈儀式”、“2016年度國産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大型紀錄片《城市之島》開機儀式等活動在上海接踵舉行。

  圖片默認標題

  近年來,《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本草中國》《航拍中國》掀起了一波波收視熱潮。不久前結束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發佈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産總投入34.2億元,總産值超過52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10%。時隔不久,第23屆上海電視節的種種跡象也進一步表明:國産紀錄片進入一個更大的時代。

  紀錄片不應該商業化,但應該兌現商業價值

  近年來,中國精品紀錄片在市場端和産業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立於2015年的雲集將來傳媒近年來接連製作出品了包括《跟著貝爾去冒險》《本草中國》《超級亞洲》《偉大的一餐》《越野千里》等作品,打破了人們以往對於紀錄片沉悶緩慢、陳舊老態的印象。紀錄片《本草中國》在江蘇衛視週五晚播出,獲得了52城0.86%的收視率,超過同時段《天天向上》近一倍,迅速形成電視現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對此點評:“不要抱怨這屆觀眾不愛看紀錄片,所以紀錄片進不了院線,也不敢把它放到衛視黃金時間播。今天我們實驗了,放到黃金時間播了,只要是好的,觀眾還是喜歡的。現在紀錄片火起來了,各大衛視總監紛紛表態要在黃金檔播出紀錄片,確實是紀錄片的夏天到了。”

  6月12日的“中國紀錄片聯合簽約和發佈儀式”上,確實出現了眾多一線衛視總監的身影,包括東方、江蘇、安徽、深圳在內的多家衛視宣佈與雲集將來簽約,《本草傳》《水果傳》《中國美》等紀錄片均將在2017年下半年登陸各大衛視週末黃金檔,與綜藝節目同臺競爭。

  “紀錄片不應該商業化,但應該兌現商業價值。紀錄片的未來問題是市場化,它的商業化能力還沒被完全挖掘出來。我們和互聯網、衛視、國外紀錄片團隊合作,希望能樹立中國紀錄片的商業標準。”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幹超説,“觀眾開始消費升級,他們更追求高品質、原創、真實的深刻內容。紀錄片在下一階段會迎來真正的黃金期。”

  紀錄片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雙豐收

  紀錄片也是記錄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文化載體,雲集將來此次發佈的項目中,現實題材紀錄片直擊人心。

  紀錄片《生命裏》的宣傳語是:“醫院的墻壁聆聽了比教堂更多的禱告”。這部花費兩年時間記錄臨終關懷的紀錄片,彰顯了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生活就是人們無眠時發生的故事”,《追眠記》則從科學、文化和社會調查的角度,詮釋了當代國人的睡眠危機及其解決之道,具有很深刻的啟示作用。

  紀錄片一向以來被視為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最好載體,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雲集將來聯手啟動拍攝大型傳統文化紀錄片《二十四節氣》,這是國內第一部運用天文、地理、動植物學、農學等現代科學的方式,解密中國農耕社會所創造的“節氣”觀念所蘊含的高度智慧的紀錄片。紀錄片《中國美》中,譚盾、楊麗萍、蔡國強、林懷民等藝術家為當代人詮釋中國美的奧秘,該片通過雲集將來與深圳衛視、探索亞太電視網、韜蘊資本全新打造的合作模式,引入國際傳媒投身中國文化題材。

  12日晚,11類65項國産紀錄片、人才、機構入選2016年度優秀國産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現實題材作品成為亮點。表彰名為“紀錄”的鏡頭從雪域高原跳到峽谷山川,從滿手粗糲的建設者跳到故宮裏的文物修復師,將豐富飽滿的社會生活嵌入影像。

  “紀錄片正從小眾走向大眾,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觀眾不僅可以從片中了解知識、歷史,也能看到與當下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中廣聯紀錄片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捷説。去年,聚焦醫患關係的10集紀錄片《人間世》口碑爆棚,因為它真實地展現了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看病問題。“治病的人、看病的人、各種矛盾糾葛,都以一種感同身受的方式紀錄下來。”

  紀錄片文化取向成熟與年輕態應兼有

  紀錄片從業者打破原有的封閉格局,走向開放、擴容與縱深,積極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打造以“真實”為核心的全産業鏈,建立中國紀錄片産業體系標準,或許這才是開啟紀錄片時代大幕真正的信心源泉。

  優酷視頻成為雲集將來發起的《水果傳》的聯合出品方,這意味著優酷改變了採購紀錄片成片版權的慣例,正式加入到紀錄片的前期投資中。綜合性視頻網站正在加入紀錄片産業俱樂部,隨之而來的新鮮思路也改造著國産紀錄片的面目。製片人蔡懿鳴説:“《水果傳》是中國紀錄片年輕化、現代化的標誌。《舌尖上的中國》的背後是故鄉、傳統、親情,其文化取向偏成熟態,而《水果傳》的特點是新鮮、繽紛、活力四射,文化取向是年輕態的。”

  嗶哩嗶哩團隊也亮相了本次發佈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在B站的大火,使業界注意到年輕人對紀錄片的熱衷和嚮往。發佈會上跨屏合作的熱度,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新媒體將成為中國紀錄片下一個主戰場,而紀錄片也已然成為不少新媒體平臺認定的突破重點。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屆上海電視節上,由崇明區人民政府出品,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全紀實頻道承制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城市之島》宣佈開機的同時,由SMG互聯網節目中心和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聯合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明星探索之旅》也正式發佈。前者是展示上海崇明島形象的“傳統”紀錄片,後者是有話題、有明星、有真人秀元素的“年輕態”紀錄片,這也意味著當下紀錄片的取向更加多元。

  中國紀錄片加速“走出去”

  隨著中國紀錄片産業的快速發展,國際傳媒巨頭將眼光投向了中國主題內容的聯合製作。探索頻道、FOX、國家地理、BBC、A+E Networks高管出席發佈會,介紹了極具震撼力的大片計劃。

  FOX、國家地理宣佈計劃與雲集將來聯合出品全球首部宇宙探索真人秀《火星計劃》,節目將秉持科學態度,以好萊塢級別的製作和創意,展現人類從仰望星空到2033年登陸火星的全過程,六位中國名人前往NASA宇航基地、摩洛哥、北極等地接受全面訓練,為人類邁出歷史性一步。

  同時,美國探索頻道宣佈,將繼續聯合SMG、雲集將來打造自然探索類真人秀《越野千里》第二季,荒野求生大師貝爾·格裏爾斯領銜生存挑戰。近期,《越野千里》首季節目將通過探索頻道的平臺進行國際播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