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營業"的"駐村民警"陳學飛

2017-06-19 11:39:4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駐村民警"陳學飛:24小時"營業"的駐村老娘舅

  在蒸夏村裏,有一位24小時“營業”的駐村民警,小到下雨收麥,大到偵查破案,在蒸夏村的每個角落,你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他就是練塘派出所蒸夏警務區駐村社區民警陳學飛。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駐村”以後,陳學飛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排摸發現違法犯罪線索

  2013年,針對青浦農村地區地域大、管理難的實際,青浦公安分局開展了社區民警“駐村”警務改革,同時選取練塘派出所蒸夏地區作為試點。於是,陳學飛就成為了全分局第一位“駐村”民警。因為駐在村裏,陳學飛與村民待在一起的時間,甚至遠遠超過家人,但陳學飛常説:“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裡服務,不只是當好‘老娘舅’那麼簡單。”

  爭先試作駐村排頭兵

  “駐村”二字,對不少人來説,或許是一個新名詞,但對陳學飛來説,已經是4年半的一段心路歷程。

  2013年年初,青浦分局根據市局黨委關於深化上海現代警務機制、推進基層基礎工作的有關要求,針對青浦農村地區地域大、管理難的實際,開展了社區民警“駐村”警務改革。

  所謂“駐村”,從字面理解,也就是讓社區民警“駐”在村裏,與村民“同吃住、零距離”。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陳學飛正在登記電動三輪車信息並進行宣傳告知(練塘派出所供圖)

  “最初領導找我談心,希望我擔任全分局第一位‘駐村’民警開展試點工作時,其實我很忐忑。對於這樣一個新鮮的崗位,我究竟要做什麼事?怎麼做?要做成什麼效果?説實話,我也是一知半解。”陳學飛坦白到,作為一名把半輩子獻給公安系統的老民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最基本的覺悟,儘管心中有顧慮,但陳學飛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慢慢積累的“人頭熟”

  “駐村”後,陳學飛發現他所管轄區包括蒸夏、東泖、星浜三個村以及半個練塘工業園區,轄區總面積達11平方公里,比原靜安區還大了三分之一。地廣,人也不稀,僅蒸夏一個村就有778戶、2000多人,更有倒挂的外來人口3000多。

  為了做好“駐村”民警的工作,陳學飛給自己定下三個目標:人口管理底數清、糾紛不出村、發案明顯下降。其中,陳學飛首先想的是和村民“打成一片”,把“人頭”先熟悉起來。

  於是,陳學飛對自己的工作時間作出了一個規定:每個禮拜6天要在村裏工作,其中還包括兩天通宵住在村裏的警務室裏。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簡單的床舖、櫃子構成陳學飛駐村點

  “剛開始走訪群眾,他們並不理解,也不領情,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走訪10戶一般只能敲開3、4戶。但是我沒有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群眾逐漸接受了我,在遇到困難時常常想到我,還主動到所裏來找我。”陳學飛介紹,那段時間他白天出去走訪,晚上值班錄入信息,把盡可能多的時間放在與村民打交道,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一天中午,陳學飛從村民家裏走訪回來,突然之間變了天,眼看馬上就要下雷暴雨了。想起警務室門前的水泥場地上有一大片正在晾曬的麥子,陳學飛心裏發急,如果麥子淋了雨,就會發黴、出芽。此時,派人去叫村民已經來不及了,陳學飛趕忙和幾個人口協管員一起,推的推,鏟的鏟,把兩三萬斤麥子堆了起來,然後用油布蓋了起來。等到把最後一塊油布蓋好,一場大雨就下了起來。這時候,晾曬麥子的村民才剛剛趕來,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們連連感謝,有的女村民感動得連眼淚都流下來了。

  “要讓老百姓把你當成自己人,就是要讓老百姓的心頭熱起來。將心比心地為百姓著想,為百姓排憂解難。”實實在在的事情做多了,大家就都知道村裏有個熱心的“駐村”民警,出租屋的房租討不到;魚塘在雨季漫了水;甚至地裏少了幾個甘蔗、家裏走失了一隻雞,他們都會來找陳學飛……

  久而久之,陳學飛在村民這裡得到的幫助反而也越來越多,實有人口登記時,不少房東還會主動來告知租屋人員的變動情況,就算房東不説,周圍的村民也會來説;調解糾紛的時候,大家都信任他,也願意退讓三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案破案的時候,村裏的老百姓自覺、主動地成為了陳學飛的“眼線”,也成為了陳學飛社會治理的支持者。

  親手構築監控全覆蓋

  “人頭熟”是基礎,“地頭熟”也尤為關鍵。在走訪居民的過程中,陳學飛總是把周邊的地形、小道也順帶一起走到位,走得多,自然也就記得多

  陳學飛介紹,每一次分析轄區的警情、案情,他總喜歡在小黑板上畫下地形圖,一方面好讓聯防隊員們更清晰了解工作佈置,一方面又鞏固了自己的記憶。很快,那些小路、無名路、岔路,統統被陳學飛記在了心裏。因為對管轄區域的熟悉,分局曾經還讓陳學飛參與製作過電子地圖。

  陳學飛“駐村”不久,他管轄的小蒸地區便發生了一系列的翻陽臺入室盜竊案,由於嫌疑人極其熟悉地形,每次作案後都從一些無名小道分散逃跑,偵查難度很大。因為一直沒有破案,坊間謠言四起,甚至傳言嫌疑人手中有“迷魂香”,一時間人心惶惶。

  一天淩晨四點左右,陳學飛正好值班,小蒸地區又傳來了報警。陳學飛立即飛奔過去,同時指揮聯防隊員“因地制宜”,把四週所有可能的逃離點都團團包圍,儘管嫌疑人分散逃跑,但沒想到陳學飛比他們還熟悉地形,來了個“甕中捉鱉”。其中,一名嫌疑人眼看道路被封,轉身逃入菜花田裏,他跑,陳學飛追,你追我趕了幾公里,終於這位嫌疑人跑不動了,猛地癱倒在地上。由於陳學飛“地頭熟”,此次抓捕把嫌疑人一網打盡,大獲成功。

  在農村地區,監控探頭的“布點稀、錄影少、覆蓋率低”並不稀奇,要想全面預防犯案率,有效增加監控必不可少。“駐村”以後,陳學飛就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落後現象。

  但是,苦於村委資金有限,專業公司聽取了陳學飛的預算後,紛紛搖頭,“這個價格太低了,我們不做虧本生意。”

  請不起專業公司,監控又極有必要安裝,怎麼辦?陳學飛一咬牙,“那就我自己幹吧。”

  利用平時“地頭熟”的優勢,陳學飛首先確定了43個監控探頭的安裝位置;依靠“人頭熟”,挨家挨戶做通了與監控立桿相關的村民的工作。除了專業技術,例如監控立桿上的打洞,豎監控立桿時的挖坑,運輸和攪拌水泥、黃沙、石子……什麼苦活、累活都由陳學飛和協管員一手包辦。

  從2013年底開始施工,到2014年8月完工,陳學飛不僅把費用控制在預算範圍之內,而且保證了圖像監控在實戰中的最大效能:“犯罪活動看得到、犯罪證據捏得牢、犯罪嫌疑人跑不了”。

  付出總有回報,從當初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排頭創優,在陳學飛的努力下,“駐村”機制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推廣。4年多時間裏,陳學飛把實際人口登記完成100%,而市局對分局得要求僅僅是90%。

  此外,在紮實做好駐村警務的基礎上,陳學飛還全身心投入提線破案,工作成績顯著。2016年,其提線破案11起,查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2名,其中偷盜類對象10名,網上逃犯2名。特別是11月份以來的短短一個多月,陳學飛通過傳統走訪排摸與圖偵科技手段相結合,緊盯不放、鍥而不捨,連續破獲2起偷盜類案件,有力地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有效地提升了群眾安全感。

  “我的公安工作生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了,現在的我對於工作我倍感珍惜。作為‘駐村’民警,我一定會把有限的工作時間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繼續為保衛轄區的一方平安站好最後一班崗。”陳學飛説到。

  【人物簡介】

  陳學飛,1965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三級警長,1988年參加公安工作,現為練塘派出所蒸夏警務區駐村社區民警。先後被授予嘉獎和先進個人稱號10余次,記三等功2次、二等功2次;先後多次被分局評為“優秀社區民警”,2014年5月被評為“上海市公安局爭創人民滿意先進個人”,2015年3月被評為“第五屆百聯杯‘十佳’優秀社區民警”。2017年5月,榮獲“全國公安系統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