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醫務社工大力發展 但缺口仍大

2017-06-19 11:18:3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目前,上海的普通醫療機構可滿足300至500張床位配一名醫務社工,腫瘤、兒科、精神衛生等特殊醫療機構可滿足100張床位配一名醫務社工,但從實際需求來看,這一缺口依舊巨大。

  圖片默認標題

  如今,有越來越多民眾對醫務社工群體一掃往日“護工”、“志願者”的錯誤認知,逐漸了解到這一群體對於醫療、醫患關係的重要性。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首屆上海醫務社會工作國際會議上了解到,目前上海全市共有600余名醫務社工,從2012年至今,本市共有160余家醫療機構開始社工試點,包括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兒科和精神衛生中心等專科醫療機構及少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雖然在國內視野裏,醫務社工乃至社工這個群體有些陌生,但其實我國在1921年的北京協和醫院就有了首位醫務社工。”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書記季慶英介紹,此後歷經凋零衰落期後,上世紀末又零星萌芽在再現。“上海是全國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其中浦東先試先行,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至今醫務社工的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

  據悉,本市越來越多醫療機構成立了單獨社工部,有的將社工崗位下設于精神文明辦公室、醫務部或門診辦公室等機構,“但其實,社工的工作內容非常繁雜。”季慶英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醫務社工同時有多重角色:醫師和護士的夥伴、患者與家屬的朋友、家庭的保護人、社區的組織者與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合作者。目前,上海的普通醫療機構可滿足300至500張床位配一名醫務社工,腫瘤、兒科、精神衛生等特殊醫療機構可滿足100張床位配一名醫務社工,但從實際需求來看,這一缺口依舊巨大。

  那麼,國際上是否有對醫務社工與病床數的建議比例呢?季慶英錶示,“事實上,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醫務社工的比例也就越高。”她介紹,波士頓兒童醫院全院有150名醫務社工,麻省總醫院共800張床位,配有80名醫務社工。

  如今,醫務社工分為全職與兼職兩類,本市的全職醫務社工都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甚至不乏海歸碩士,但待遇依舊亟待提高。市衛計委幹部人事處副處長倪艷華介紹,醫務社工在院內為“其他專業技術崗位人員”,薪酬標準按照職稱評定,但與巨大的工作量相比較為懸殊。“社工其實不僅服務病家,也服務醫務人員、參與診療工作、幫助評估申請社會互助項目等。”她帶來了中國香港的實踐經驗,“香港各大醫院除福利署派駐的醫務社工外,如腫瘤科、精神科等特殊科室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社會招聘,我們的醫療機構也可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實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