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外智、傳新知、啟新思,思政公共選修課又開新一波
申城高校“中國系列”課程量增四成
上海建橋學院雷鋒講堂裏的《奉獻中國》課。(資料)
昨天,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程志強來滬,走進上海電力學院課堂,開啟《能源中國》課程的第一課。同在本週,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等學校領導也將集體走上新開的“藝術中國”思政課一線。
自先期開出復旦“治國理政”、交大“讀懂中國”、上大“大國方略”後,申城高校近來又開出一波“中國系列”思政公共選修課,從“能源中國”“裝備中國”“奉獻中國”到“大國三農”等,引外智、傳新知、啟新思,將專業課程融入思想價值。市教委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滬上“中國系列”成熟課程已形成35門左右的課程群,課程量比本學期初增加了40%。
請外腦述所見所聞
在上海電力學院《能源中國》課上,程志強為大家打開了全球視野。“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能源全球共享”,這項中國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的倡議,正在全球範圍加速推進。
在上海電機學院,作為《中國裝備》首講人,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徐建國談到了工匠精神,“熱愛企業、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學習文化、鑽研技術的進取精神,尊重科學、大膽實踐的創新精神,公而忘私、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就是裝備製造業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
“大國課”“中國課”請的授課者是本行外腦,講課特別“貼”。上海電機學院學生劉林濤説:“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過親歷者所見所聞傳播正能量,這是我們喜歡的思想教育形式。”
“一把手”站上講臺
滬上“中國系列”課程還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學校黨委書記要站講臺。在上海建橋學院內的雷鋒講堂,黨委書記江彥橋開出《奉獻中國》課程第一講。這所院校從2005年起就設立雷鋒獎章,編寫“平凡善者,從我做起——我身邊的雷鋒”校本德育教材。近年校址搬遷,學校仍將雷鋒銅像置於校園廣場中央,並建設雷鋒館。
高職高專也有獨具個性的“中國系列”。讀懂三農,才能讀懂中國。作為上海唯一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高職院校,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就連續開設《大國三農》課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院長領銜的6位黨政班子成員以及各係部的黨政負責人共同承擔,以團隊形式為全體學生授課,設計出11個專題。聽了課,同學們想法有了大不同,“小米手機價格高低,居然與生産手機的工人有沒有肉吃相關聯,很想把這門課一堂接一堂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