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三,A股如期被納入了MSCI國際指數。受此影響,早盤股指高開,但很快回吐,其後多頭再度拉升,但維持時間較短,接著股指又回吐,然後一直陰跌至14時左右,收盤前最後一小時才發力上漲,最終各大股指均以小漲收盤。
具體來看,滬綜指週三收盤上漲0.52%至3156.21點。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分別漲0.43%、0.54%、0.15%,漲幅與權重股較多的滬綜指並沒實質性區別。大盤表現相對較穩,既沒出現權重股猛拉或“見光死”的走勢,也沒出現小票大跌的情形。
市場如此平穩可能與消息明朗前投資者已有預判相關,一些謹慎的投資者或許已提前拋售了,留下的大多相對淡定,或者是深套的、已拋不動的投資者。
A股納入MSCI,這當然是好事。不僅可以為A股吸引到更多資金,還多少能倒逼A股市場更多地與國際規則靠攏。實際上,在努力加速MSCI的過程中,A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比如上市公司“隨意停牌”的情況已少了許多。
“入摩”的另一好處是有利於樹立A股的價值投資理念,不過這個好處一時間或難以完全顯露出來。這一方面與前期權重股漲幅過大相關,另一方面也與A股其他配套制度不足相關,如退市等方面的制度。當一個股市的退市制度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前,“殼”就一直會有價值,而這天然地妨礙了價值投資理念的樹立。
接下來大盤仍可能橫向震蕩,很難依據已知信息去判斷趨勢。A股不會永遠盤整下去,早晚會突破,但這得等到有了新的壓倒性因素後。在“金融去杠桿”肯定不變的大格局下,中短期內資金供給方面難有利好。在市場供求方面,IPO已由以往的每週十家降至六家左右,我相信該態勢或能延續。不過,這只能算中性節奏,既不會助跌也不會助漲。
有些機構或專家可能指望樓市資金部分流入股市,但我對此持謹慎態度。先不説樓市漲跌本身很難預料,單單目前理財産品收益率走高這一條,就可能不完全支持樓市資金流入股市。
綜上所述,我覺得大盤目前處於平衡偏弱格局,頂多屬於中性。在這樣的市場中,參與炒作的輸贏取決於投資者個人的能力,甚至是運氣。對於那些沒啥時間或水準一般的投資者來説,我建議不妨暫且減少投入,等市場有了相對明顯的機會時再返場。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闢專欄,讀者可以在每週日至週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