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論壇集體發聲 聚焦金融業改革

2017-06-22 09:02:2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一行三會"陸家嘴論壇集體發聲 聚焦金融業改革

  

【區縣新聞】陸家嘴論壇集體發聲 聚焦金融業改革

“大佬們”聚焦全球視野下的金融改革與穩健發展。東方IC供圖

  據浦東新區消息:在昨日召開的“2017陸家嘴論壇”上,“一行三會”相關負責人集體發聲。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開放”、“一帶一路”、“金融監管”等成為“一行三會”相關負責人演講中頻頻出現的“關鍵詞”。

  金融業仍需擴大開放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7陸家嘴論壇主旨演講時呼籲,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未來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從製造業、服務業開放的經驗可推導出,金融業同樣適用於競爭與開放規律,金融服務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受益於競爭機制帶來的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當年,我國引入外資銀行,最開始期望引入資本,目前回頭看,國內商業銀行從競爭中改變了很多,為我國金融業帶來産品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

  周小川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大量的新興金融合作,會帶來進一步開放的需求,為我國金融開放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也為我國金融機構開拓海外佈局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我國金融業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論壇上透露,近年來,我國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滬港通、深港通相繼啟動;境內企業直接境外上市247家,籌資3180億美元;15家境外企業累計發行熊貓公司債48單,融資859億元。

  資本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中國三家交易所競購了巴基斯坦交易所部分股權,近期上交所又與哈薩克斯坦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目前,我國已有963家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有2家證券公司在沿線國家設立了子公司,沿線國家分別有32家機構取得了QFII和RQFII資格。

  姜洋透露,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化市場共聯共通,鼓勵從事長期投資的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紮實推進境內交易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利務實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沿線國家企業發行熊貓債,積極推動國際原油期貨的掛牌交易,不斷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水準。

  而在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看來,中國金融業已經高度開放,且深入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與世界金融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也在日益加強。

  “與銀行、證券相比,保險起源於國際貿易,有覆蓋全球的再保險體系,災害風險可在全球範圍內分散,其全球化特徵更加突出,無論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全球貿易還是配置全球資源,都離不開強大的保險保障。”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説。

  構建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

  在縱論金融業雙向開放話題同時,“一行三會”相關負責人同樣頻頻提及“完善金融監管”。“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要防範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穩健。”周小川表示,“對那些高杠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可以寬容。”

  王兆星指出,金融的安全穩定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沒有金融的安全與穩定,就沒有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在他描述的監管設想中,我國應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和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協調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機構監管、功能監管、影子銀行監管、市場監管以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全覆蓋,金融數據、金融信息共享,有金融風險的有效化解和處置體系,還擁有最大程度保護存款人權益和最大程度防範道德風險的金融安全網,以及可對監管者的履職評價和問責。

  “各個監管部門應具有充分的監管資源和手段有效實施監管,要完善金融法規,最大限度地防止監管真空和重疊,嚴格依法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違法金融業務活動,以完善的金融法治和有效的金融監管來維護金融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王兆星説。

  姜洋同樣認為要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在規範市場秩序方面,證監會推動建立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在健全監管基礎設施方面,證監會加快了資本市場中央監管信息平臺、中央監控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了監管的信息化、智慧化水準;在加強違法違規行為懲處方面,證監會開展打擊IPO虛假發行、仲介機構違法操縱市場等專項違法行動。去年查處的案件數量創歷史新高,今年前5個月已罰款6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

  黃洪也指出,保險業同樣需要改革監管措施,有效防控風險:一是價格監管改革,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産品定價中的作用,引導資源配置;二是資本監管改革,通過穿透透明監管、嚴查虛假注資和增資,確保保險公司量力經營;三是稽查體制改革,統籌全系統力量向稽查系統,提高發現問題和風險的能力;四是風險處置改革,把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機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