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邊跑步一邊感受黃浦江的“無敵江景”將成為現實
到今年年底,一邊騎自行車或者跑步,一邊感受黃浦江的“無敵江景”將成為現實。記者昨天從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的主要設計建設方———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獲悉,整個貫通根據把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從“生産岸線”逐步置換為“生活岸線”的目標,將給人耳目一新、卻又熟悉的感覺。
騎跑道全線覆蓋
所謂“耳目一新”,不單單是45公里岸線中原本一些封閉的區間打開、成為公共空間,更重要的是,隨著健康、運動的生活觀念深入人心,跑步、騎行的需求將得到充分的尊重。
“這45公里的濱江,將基本實現步行道、跑步道和自行車騎行道的全覆蓋。”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鐘律告訴勞動報記者。而這種尊重,將在道路橋梁的設計以及景觀等多方面得到體現。
在這次貫通工程中,浦江東岸將成為市民慢跑和休閒騎行的一個新亮點。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浦東濱江約23公里長,原本有29處中斷點,缺乏連續順暢的濱水步道系統,為此此次新建了12座大大小小的橋梁,這些橋梁皆考慮到了跑步和騎行的需求。例如洋涇港橋,它突破了傳統橋梁的概念,將步行和騎行道利用橋梁的桁架錯位高低佈置,使步行和騎行的遊客都能近距離觀賞到黃浦江景,而騎行道佈置在低側降低了爬坡的難度。
而在景觀上,鐘律透露:“為使東岸蜿蜒曲折的岸線具有整體性、順應跑者與市民需求,將選取廣場、高樁碼頭、道路軸線、河口等景觀視線開闊的場地設計系列景觀標誌———燈塔。燈塔具有地理標誌、觀景平臺、可提升濱江區域的識別性和景觀性。
老上海風貌盡數保留
45公里濱江,同樣也見證了上海百年城市的發展,因此如何反映這些城市歷史也花費了一番心思。
例如,南外灘地區是上海開埠以前的老碼頭區,不僅是上海最早的水上交通門戶,上海城南地區的黃金水岸線,亦是20世紀初具有傳奇色彩的民族資本家的聚集地。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為此設計了“魚骨街巷、波浪濱江”的方案,將城市線型的機理延伸至江邊,以此營造出通向各個碼頭的通道。“其中董家渡核心節點設計以簡潔優雅的藝術形態連通城市與江河,構建起董家渡面向黃浦江的開敞綠色舞臺,打造未來上海獨具特色的標誌性公共濱江空間。”鐘律説。
同樣,楊浦濱江開放空間的設計特色是“百年工業文明博覽”,利用現狀豐富的工業遺存打造多樣化的遊覽空間,提出“金色楊浦、脊梁楊浦、科技楊浦”的特色定位。浦江東岸的生産功能在城市更新中已逐漸消退,場地中既有的工業遺存、小型濕地、商業建築、輪渡中斷點等難點,在貫通工程中都成為了設計師運用現有工業遺存、維護生態環境及塑造城市景觀標誌的存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