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海第一批低碳社區

2017-07-03 09:05:3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走進上海第一批低碳社區|社區版共享單車更好用

  編者按: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區名單出爐,梅隴三村、涼城新村、鞍山四村和南梅園社區4個低碳示範社區,以及延吉七村、曹家堰社區、耀江社區等7個低碳社區位列其中。不難發現,榜單中多數小區是興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舊小區,環境設備陳舊、社區經費跼踀、居民老齡化嚴重是這類小區的通病,似乎難以與低碳社區直接掛鉤。近日,東方網記者實地走訪部分低碳社區,探尋這些社區得以入圍申城首批低碳社區的“秘密武器”。

  低碳社區的創建事關老百姓的生活,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又和低碳息息相關。一個低碳的生活方式養成,其中往往少不了社區工作者的努力。在半淞園街道,“一公里靠步行,三公里靠單車,五公里靠公交”的口頭不再停留在紙上,而是真正變成居民生活常態。在梅隴三村,居民種植綠植為“花園三村”添磚加瓦,不再一陣風式,而是成為自願而為的生活方式。

  耀江社區:早于共享單車的社區免費自行車

  2015年,申城街頭還沒有擠滿如今“野蠻生長”的共享單車,一種在當時頗為新潮的出行方式就已在黃浦區耀江社區流行開——社區免費自行車。記者在耀江花園社區借車點看到,免費自行車上設有鎖止器,包括鎖具、讀卡器等功能,還有語音操作提示和故障報警等功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片説明:耀江花園社區借車點

  只要是耀江社區居民,就可辦理電子借車卡借車,百輛社區免費自行車正服務著上萬居民。據悉,社區免費自行車推行三年來,頗受歡迎。由於耀江社區附近配套尚未成熟,社區居民以往經常開車出行,隨著社區公共單車的投入,不少居民去地鐵公交短駁、菜場買菜、超市購物時會選擇騎社區單車出行。

  當被問及社區公共自行車與時下共享單車等有何不同,半淞園街道耀江居委會書記林龍全告訴記者,社區免費共享單車主要有兩大優勢:第一,社區公共自行車的核心是服務社區居民,以出入社區借車點為一個借車週期,不會出現在外被人騎走的情況,用車更穩定;第二,使用區公共自行車的都是社區居民,用戶群體全部登記在冊,使用車輛時也更小心,車況也更好。

  梅隴三村:都市菜園造就小區“綠肺”

  在梅隴三村有一片都市菜園,這個居民們自己管理的小菜園還很注重低碳環保,蔬菜不打任何農藥。棚頂和整個院子都設立了雨水收集系統,通過園中還有一個木制水車,將池中的水在水車中循環可以起到加氧作用,既可以養魚,也可以澆灌,水車的給水泵是由墻邊四個小型的風力發電機供電。

  在這裡,小區居民可以學習“家庭一平米菜園”示範種植方法,還可以免費參加各種專業種植技術培訓。平日裏,志願者在菜園裏勞作,孩子們在菜園裏學習科普知識。時間久了,有機茄子、有機番茄、有機辣椒等各種蔬菜被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家裏。

  居民不僅在菜園裏面種菜,還把“家庭一平米菜園”搬到自家陽臺,“綠色的種子”就這樣傳播開。此外,淩雲社區還借助《微生態·常對話,小空間·大循環》活動,聯動中小學生參觀都市菜園,將低碳生活的態度傳給下一代。

  記者手記:

  低碳社區的創建,不僅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準,更幫助他們享受綠色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百姓生活越過越好的必需。同時不禁讓人想到,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提到的,“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