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半年二三産業齊頭並進,內外部需求同步回暖
新動能發力,實體經濟彰顯“硬實力”
2017年已過半,在中國經濟企穩趨勢明顯的當下,上海經濟運行出現了什麼樣變化?“這半年,對上海經濟來説,是一場考驗。”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上海經濟在考驗中展現出創新轉型帶來的新優勢。
統計部門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上海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于預期的特點。對比去年同期,今年以來上海二三産業更趨協同發展、新動能快速壯大、內外部需求同步復蘇回暖,這些新特徵共同構成上海經濟的“成色”。
二三産業增長勢頭不再“偏科”
1-5月份上海來自金融業、房地産業的財稅收入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30.8%,同比回落高達7個百分點。樓市、股市常常“東邊不亮西邊亮”,當同時低迷的情況出現,對上海經濟,尤其對財政收入來説是不小的考驗。
然而今年1-5月份,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前提下仍實現了8.3%的較高同比增速。其中,來自工業、商業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3.7%和20.4%,貢獻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量的94.8%,有效彌補了房地産業稅收下降形成的缺口。
這一數據對比顯示,如今上海經濟的“成色”,源於實體經濟的“硬實力”。過去幾年中重心偏向三産、二産相對弱勢的發展格局得到轉變,二三産業開始齊頭並進,共同構成城市經濟的核心支撐力。
今年1-5月份,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自2011年以來首次高於全國。
時隔一年,對照鮮明。去年1-5月份,上海六大支柱産業産值同比出現“五降一升”,電子信息、汽車、鋼鐵、成套設備、石化五大行業全部下降,僅規模最小的生物醫藥略有增長。如今,“五降一升”變為“五升一降”,唯一下滑的成了在城市産業結構中地位逐漸下降的石化行業。
六大支柱産業中,規模最大的汽車和電子信息産業“大象起舞”,1-5月份分別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3.7和2.2個百分點。今年全國車市增速放緩。但上海汽車行業在新車型、新産能帶動下逆勢增長,1-5月份産值同比增長超過20%;電子信息産業則在市場訂單大幅增長、産品結構升級等因素帶動下,1-5月份産值增長12.1%,扭轉了連續五年負增長的局面。
而在第三産業中,樓市和股市回落帶來的下拉作用更為直接,但今年上海服務業增速不減,服務經濟中的“實體部分”,成為“補缺口”的主力。
商業貸款和貨物運輸是反映現代經濟活躍程度的兩個重要指標。1-5月份,上海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3.2%,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顯著提升;全市貨運總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增長7.4%和6.8%,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上海“商品+服務、線上+線下、零售+體驗”的新興商業業態快速發展。在1-5月份網上商店零售額同比增長近20%的情況下,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兩大標誌性商圈零售額分別增長20%和14%。電商對傳統商業的影響,已經從過去單純的衝擊、擠壓,轉向了融合發展。
“會展之都”的魅力也正在為上海服務經濟帶來新活力。1-5月份上海各類展會展出面積增長18%,上海車展、醫藥展等重磅展會,不僅觀眾眾多,還對相關行業形成了引領與帶動效應。
新動能不止是“小荷尖尖角”
“兩翼齊飛”的增長格局中,今年以來變化最大的是第二産業,正是由於二産中新動能持續累積、提升,推動上海的工業經濟加快追趕服務業的增長步伐。最近有經濟學家指出,根據初步估算,新動能對我國經濟的支撐力已經達到了約30%;而在上海的工業領域,這一比例要來得更高。
今年以來,“上海製造”誕生了一系列的“從無到有”。上海臨港,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整車工廠裏,源源不斷的互聯網汽車駛下生産線,發運全國各地市場。截至目前,上汽自主品牌互聯網企業榮威RX5上市一年整,銷量達到20萬輛。
最近,上海生産的ARJ21新支線飛機又獲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生産許可證,標誌著該飛機正式進入批産階段。目前,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公司已經形成同時小批量生産五架ARJ21飛機的能力,並計劃持續提升每年的飛機交付數量,在未來形成年産30架以上的目標。下轉◆5版(上接第1版)20萬輛汽車和5架飛機,是上海製造新動能的最佳代表。透過這些“實打實”的新一代工業産品,可以看到在上海,新動能不止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它們已經初顯規模效應,並引領著市場需求的升級變化。今年1-5月份,上海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上升為29.5%。其中,1-5月份,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87.3%,運動型多用途轎車增長1.1倍,鋰離子電池增長26.0%,智慧電視增長24.3%,積體電路圓片增長12.2%,光電子器件增長29.0%。
新動能不僅來自新産品、新産業,也來自傳統行業的改造和轉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造船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製造業之一。今年6月,上海造船業迎來兩大喜報:江南造船集團建造的海軍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正式下水,這標誌著我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滬東中華集團則憑藉過硬的實力,拿下價值52億元的國內造船業年內最大訂單。自主創新、迎難而上,使得上海的百年造船業在軍民兩個領域雙雙突破,再度煥發活力。
改革引領實體經濟新一輪振興
上海實體經濟的新一輪崛起,來之不易。尤其在工業領域,去年年初全市各大行業還深陷下滑的危機之中。過去數年內,上海經濟身處漫長的新舊動能轉換期,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換擋減速的陣痛會持續多久。面對陣痛,上海遵循市場規律,沒有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辦法,而是堅定地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經濟整體回暖、世界經濟外部需求復蘇的過程中抓住了機遇。
為實體經濟的新動能騰出空間、營造環境、釋放活力,是當前上海産業政策的主要導向。近期上海制訂出臺了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50條意見,就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提質增效,在振興實體經濟發展中體現上海新作為。
實體經濟新動能的壯大,急需發展空間。今年,上海制定全市産業結構調整將啟動實施市級調整項目1300項,區級調整項目1600項,市級重點調整區域16個,重點專項2個,預計騰出土地5.5萬畝,年減少能源消費量80萬噸標煤。在去産能的重點領域,自2008年起,上海就開始對鋼鐵産業進行調整。截至2016年末,已累計關停粗鋼産能710萬噸,産能規模下降至1622萬噸,提前完成了到2017年減少粗鋼産能660萬噸的目標。
為了讓實體經濟更好地“輕裝上陣”,今年以來上海繼續集中出臺15項為企業降本減負的措施,如全面推行營改增政策,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規範各類涉企收費工作,降低企業能源和物流成本等,預計全年新增減輕企業負擔400億元。1-5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9.5元,比2016年底減少0.4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比上年同期下降5.3%。
實體經濟增長的動力,很大程度來自企業的活力。今年上海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制訂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深化方案,電子政府雲正式運行,一系列簡政放權改革舉措,為企業打通發展的綠色通道;在國資國企改革中,今年上海完成一批國有企業集團聯合重組,實施科研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首批4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員工持股試點,激發企業員工活力。
當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取得新突破,成為實體經濟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今年以來,上海全力推薦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研究制訂張江國家實驗室建設方案;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光源二期線站工程、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軟X射線鐳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等工程進展順利。1-5月份,上海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達到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