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濱江構築婉約精緻的公共岸線

2017-07-12 09:00:3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串珠成鏈 黃浦濱江構築婉約精緻的公共岸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片來自網絡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7月11日報道:上月底,黃浦濱江56盞世博火焰燈重新點亮,紅、綠、蘭、紫在夜幕中交替呈現,猶如光柱,勾勒出浪漫迷人的濱江岸線,一度成為朋友圈刷屏的“網紅”新地標。今天下午,上海市黃浦區區長杲雲做客“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在線訪談,與廣大網友暢談黃浦濱江8.3公里公共岸線貫通背後的故事。

  打通11處中斷點 黃浦濱江“三道”貫通

  杲雲表示,黃浦區于6月底實現了黃浦濱江“三道”(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貫通。貫通過程涉及四個輪渡、環衛碼頭、污泥碼頭、海事碼頭、南浦大橋中斷點、盧浦大橋中斷點、申江集團、錦江集團專用岸線調整等中斷點11處。克服重新安置、搬遷建設等諸多困難後,如今“市民可以從外白渡橋經老外灘至十六鋪,沿南外灘穿南浦大橋至世博浦西段,接盧浦大橋至南園公園,一路暢行黃浦濱江”。

  據了解,黃浦濱江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東臨黃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線總長約8.3公里,陸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自北向南分為五大主題段:外灘(1.5公里)的主題為“世界窗口”、十六鋪(1.1公里)的主題為“城市遠航”、南外灘(2.2公里)的主題為“創意水岸”、世博園區(3.0公里)的主題為“城市博覽”、南園(0.5公里)的主題為“慢生活港灣”。

  未來精彩可期 配套項目緊鑼密鼓建設

  這幾日上海持續高溫,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的黃浦濱江,已經成為市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三道”貫通後,黃浦濱江繼續加緊建設步伐。

  據杲雲介紹,南外灘濱水區北段(960米)綜合改造工程,北起復興東路,南至萬豫碼頭街,北段岸線將改造成波浪形親水岸線,今年年底前基本竣工;南外灘濱水區南段(870米)改造工程,北起利川碼頭街,南至陸家浜路,該段與岸線貫通配套項目(南浦地塊)形成聯動,下半年開工建設,2018年竣工;南外灘濱水區中段(370米)改造工程,北起萬豫碼頭街,南至利川碼頭街,將黃浦濱江與董家渡腹地通過景觀“花橋”實施連通,年底前開工建設,2019年底竣工。

  作為南外灘地區重要景觀道路,外馬路將結合十六鋪二期、南外灘濱水區綜合改造工程和沿線開發項目,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全面拉開復興一至五庫外立面燈光景觀、復興路人行天橋改造、沿線4座輪渡站改造等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路面鋪設,把外馬路打造成濱江開放中的重要景觀道路及慢行系統,提升整條風貌道路的品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對標外灘水準 以人為本優化暢遊體驗

  有一位名叫“彩霞”的網友在訪談中提問:濱江南段其實跟外灘有不同的風格,如何做好這個銜接和傳承?對此,杲雲認為:“歷史上的外灘因其金融、貿易繁忙而著名,當年的外灘不僅僅指的是老外灘,其實還有現在的南外灘,如今老外灘已成為上海的窗口,而南外灘卻還默默無聞,事實上南外灘也曾經商賈林立,船來船往,這次的貫通正是一個展現歷史的契機,也將外灘的歷史補充的更加完整。”

  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黃浦濱江8.3公里公共岸線貫通後的日常管理問題,杲雲表示,經過多年的實際運作,外灘的管理模式已經日漸成熟,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做出優化,並根據不同貫通區域的實際情況,如人流數量、到訪目的等,在管理方式上進行調整,以引導為主、管控為輔、人性管理的方式,弱化管理人員的存在,優化人們的暢遊體驗。”

  有溫度有活力 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

  在訪談中,杲雲強調:“黃浦濱江貫通只是第一步,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核心區並非一蹴而就,還需精益求精,進一步提升文化品質、完善環境功能。”

  據杲雲介紹,目前在老碼頭區域、董家渡綠地、南浦大橋綠地、文博區、南園公園佈置了5處集合式公共服務設施點,配套服務用房超2000平方米,另配有1200余個停車位、5處免費飲水點及2處健身衝淋點、新增7個公廁。沿線增設了休息座椅、指示牌、遮陽設施,並綜合設置輕餐飲和便利店、旅遊服務、應急中心等。

  7月1日舉辦的黃浦區暢行浦江健身跑,吸引了3500余人參與,杲雲在今天的訪談中更是透露了不少利好消息。據介紹,規劃中的體育設施還有“一館”(國際乒聯博物館)和“四園”(世博黃浦體育園、輪滑園、足球園、籃球園)。目前位於苗江路綠地新建的世博黃浦體育園已初現雛形,其他體育設施正在建設中。未來這裡將被打造成全民健身品牌基地,成為黃浦區群眾健身活動的新地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