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裏過夏令營 是怎樣的感受

2017-07-12 08:57:4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博物館裏過夏令營,會是怎樣的感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小朋友在“郭爺爺”的指導下,欣賞上博展廳內的雕塑。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在博物館、音樂廳等藝術場館裏過夏令營,會是怎樣的感受?近年來,借助藝術場館豐厚的文化資源,滬上各類藝術夏令營層出不窮。上海博物館近日也開出了該館有史以來的首個暑期夏令營,向小學員們開放千萬種館藏“家底”,邀請有幼教經驗的專家給孩子們帶來權威生動的藝術啟蒙課。

  以豐厚資源助力兒童教育

  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陳曾路告訴記者,上海博物館開出暑期夏令營,是在回應市場的需求。“國內親子教育總量雖多,但優質資源少、缺乏專業的有公信力的品牌。在這方面,美術館、博物館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也有責任做好導向。”

  事實上,以豐厚的文化資源助力兒童教育,正成為滬上藝術場館的自覺。這些天,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建築為主題的藝術夏令營令孩子們興致盎然。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邀請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室團隊參與策劃和組織,以該館當前正在展出的“伊東豐雄曲水流思”展覽為出發點,通過整整四天的樂高積木搭建活動,匯聚了天馬行空的創意,讓大家在充滿趣味的樂高世界中堆砌出夢想中的城市。針對7歲至12歲小朋友開設的2017上海音樂廳少兒藝術創意夏令營,近日也已開營。主辦方特地從美國請來兒童音樂教育專家,七天的時間裏,孩子們從零開始,在玩樂互動中掌握變幻莫測的音樂元素———節奏技巧、旋律創作、嘻哈唱跳等。而上海保利大劇院童聲合唱團夏令營將於7月19日至7月22日推出,讓孩子快樂接受音樂……

  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養

  “嘿!哈!”昨天上午9點,20多名小學員準點聚集在上海博物館北門的下沉式廣場,以一門功夫課開始了他們第七天的課程。上海博物館的暑期夏令營共分四期,每期10天。在這10天的課程設計裏,不僅有功夫課、詩詞課、書法課、國畫課,還能跟著老師去展廳裏上課,把博物館裏的青銅館、雕塑館、傢具館、貨幣館、印章館、書法館、繪畫館、少數民族館等挨個逛個遍,每天不重樣。孩子們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參加博物館特色系列課程,比如《中國色彩設計師》《孔子和他的時代》《小小策展人》等。

  “博物館裏的夏令營,感覺特別有意義!”把女兒送來上海博物館的周曉蓉説,上海博物館的設施雖普通,但授課的老師都是文博、親子教育方面的專家,陣容絕對豪華!而且,這裡的課程濃縮了上海博物館資源的精華,給孩子帶來通識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的人文素養,這是其他夏令營無法提供的。

  8歲的劉博宇從小在德國讀書,當父母得知上海博物館開出夏令營的消息,果斷在網上報了名,並趁著暑假打飛的把劉博宇送到了上海。而小傢夥對父母的安排很是滿意,他説,他最喜歡在展廳裏上課了,不懂可以隨時問老師。

  這不,在雕塑館一堂名為“佛陀的微笑”的課程上,被小朋友親切稱為“郭爺爺”的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郭青生就被孩子們團團圍住,問個不停。“郭爺爺,這個雕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郭爺爺,這個彈琴的人為什麼閉著眼睛呢?”面對孩子們拋來的稀奇古怪的問題,“郭爺爺”一個一個耐心地回答著。他告訴記者,這次體驗課的主要目的是帶領孩子們領略雕塑之美,從每一處刀法,每一處捏制之中體會匠心,告訴他們中國雕塑藝術的偉大。“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魅力無窮,只要講解得當,轉換為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孩子們是聽得進去的!”郭青生説。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讓個子比較小的小朋友看清展品,“郭爺爺”還會輪流把他們抱在手中進行講解。而一堂課下來,可以從孩子們的眼睛裏讀出驚喜與收穫。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藝術場館內的夏令營課程難度相對較高,家長應該“有準備”地報名,以便更好地學習和享受藝術知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