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的成功密碼

2017-07-17 08:50:0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組團式教育援藏一年,小學中考高考成績歷史性突破——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的成功密碼

  教師公寓樓前,行李已經打包,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工作一年的上海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明天即將返滬。依依惜別之際,工作隊隊長、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傅欣的眼睛有些濕潤,“這支‘兄弟連’不容易,整個團隊克服高原反應,白手起家,激發了本地教師的內生發展動力,而且留下了一本《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教科研白皮書》和20多本校本教材,為下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剛剛過去的這個學期,滬藏教師攜手合作,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三大考試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線率都達到100%,重點本科率和普通本科率在自治區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學科平均分逼近90分,市前三名全在該校;小學學業水準名次從原先全市35名跨越式提升到第五名。秀巴山下,年楚河畔,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馬路邊一幢幢新住宅拔地而起,住在附近的藏族同胞為孩子能在這裡上學幸福感與日俱增。

  那麼,上海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取得這一系列成績的“成功密碼”是什麼?

  分工合作整體作戰,激發教師動力

  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現有藏漢教師261人,上海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的到來增加了40名清一色的男教師“生力軍”。一年裏,兩地教師分工合作,如同一個整體在作戰。除了初三化學缺少師資由援藏教師教學,所有畢業班教學都由當地教師承擔。傅欣告訴記者,“當地教師集中精力打衝鋒,援藏教師做好基礎教學當後防,發揮團隊的力量,把最優化的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關鍵是激發了當地教師的動力。”

  然而當初對於援藏教師的到來,當地教師的第一反應有些擔心,“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援藏教師,是不是我們績效獎勵又要少了?”去年6月到崗後,傅欣及時了解情況,在他的牽頭下,學校召開教師代表大會宣佈並通過獎勵機制,規矩立在前面,明確三大考試的獎勵以及有考務費的監考等都是針對當地教師,援藏教師不拿一分獎勵。不與當地教師爭利,援藏教師毫無怨言。除了克服高原反應,大家曾邁過一道艱難的心理關。到日喀則一個多月後,心中的牽掛和思鄉之情越來越重,微信群裏滿屏化不開的鄉愁。傅欣帶著援藏教師去福利院和孩子們共度中秋,讓大家既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想到這裡還有更需要他們的孩子;他告訴援藏教師,學校有不少當地漢族教師的孩子在內地,一年也只能見一次。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幫助援藏教師調整情緒,把思鄉之情化為工作熱情,40個人如一條麻繩擰在一起。

  定時定點教研活動,破解教學難題

  激勵為引領,教研是基礎。之所以一年時間三大考試成績飛躍式提高,還得益於援藏教師把上海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與當地教育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套規範化可持續性的教科研體系。

  萬事開頭難。西藏地區教研活動、課堂教學、作業佈置和批閱、教學評價等長期存在不規範及效率低下的現象,當地幾乎沒有區域教研和校本教研。

  難題怎麼破?日喀則市教育局分配給學校12位新教師,迎來轉機。學校教研聯絡員、來自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方文晶,把新教師培訓和學校教師教研看似並不相關的兩件事變成了一件事,成為撬動整個學校教科研發展的關鍵。新教師經過一輪規範化的培訓後,很快便在講臺上嶄露頭角,工整規範的教案、精良的教學課件,以及他們的學習彙報課觸動了很多當地教師。定時、定地點、定主題,從去年10月開始,學校的教研活動逐漸成為常態,當地教師也願意敞開心扉與援藏教師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援藏教師、來自浦東新區工讀學校的數學老師薛豐華告訴記者,每次教科研活動不搞“花拳繡腿”,都是圍繞階段性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藏族數學教師普布頓珠如今已熟練地掌握了電子備課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一漢語教師、來自上海市曹楊中學的汪思翔結合他在當地的教學實踐,編寫完成總計逾84萬字的《高中漢語文言詩文教學參考資料》等4本教師用書以及1本學生用書。學生用書包含8個專題900道題,緊扣漢語文高考內容和題型,並附上詳細的答案解析,方便藏族教師講解和學生自我檢測。援藏教師、楊浦區英語教研員盧璐編寫的《中考英語詞彙手冊》等填補了西藏地區中考英語詞彙彙編的空白。

  社團課程引入學校,提升素質教育

  組團式教育援藏不光是看成績,還要讓學生素質全面提升。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在考試成績上已處於一流水準,但素質教育仍需突破。為此,工作隊引進上海的學生社團課程理念,將學生社團作為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板塊,使校園充滿活力。

  初二美術老師、來自上海楊浦區業餘大學的張斌初到學校看到“唐卡文化園”,産生濃厚的興趣,了解後才發現課外教室雖然建好了,但時常“鐵將軍把門”。有一次,張斌問起班上的藏族學生:“什麼是唐卡?”孩子對唐卡的認識,竟還不如自己這個漢族人。“我希望有一天他們能把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自豪地向外界介紹。”唐卡社團課時,學生們一筆筆臨摹,了解唐卡的流派,接受藝術熏陶。張斌與藏族美術教師吳堅一起參與編寫漢語版《唐卡藝術大全》,填補了全西藏唐卡校本課程的空白。

  在援藏教師、上海田林三中體育教師趙冀輝的帶領下,西藏高原上第一支學生女足隊成立了。隊長多珍説,從前看到男生踢球心癢癢,現在我們不但有自己的女足隊,還有教練教基本功。今年暑假,高原女足隊將到上海訓練交流。為了更好地帶動整個學校的足球氛圍,同時留下足球專業指導方式,趙冀輝決定繼續援藏一年。

  在援藏教師和當地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目前已經成立“未來之星”學生幹部營、“雪語”詩社、國學研習社、英語歌曲社、紙藝社和一批科學興趣小組等20多個。

  “白玉蘭”與“格桑花”在雪域高原共輝映。在每學期2800多個課時和更多數不清的時光裏,援藏教師們投身於教學、教研的規範化和多元化建設,打開了學校教學的新局面,更可貴的是,全面激發了全校師生的活力。學校為此獲得了2016年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傅欣獲得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傅欣説:“比起升學率等眼前的考試成績,我更看重這塊獎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