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今年銷售增速收窄 拿地熱情回歸理性

2017-07-17 13:04:50|來源:證券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今年4月初,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發佈《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通知》,提出人地掛鉤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7月16日,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地掛鉤制度更好的將土地的供應和使用相結合。從近段時間的具體實踐來看,人地掛鉤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糾正了過去的供地模式,重新把供地重心轉向了大城市;其次,往往人口規模大的地方就是去庫存快的地方,也是供地相對不足的地方,人地掛鉤有利於供地不足的及時補充;第三,人地掛鉤制度有助於後續對土地市場資源的盤活,對於很多城市來説,城鄉一體化下的近郊區用地開發力度會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綜合碧桂園、恒大、萬科等28家龍頭房企公佈的數據,6月份單月銷售4015億元,上半年合計銷售18564.6億元。昨日,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部分房企完成了上半年銷售目標,但2017年下半年的趨勢性下調恐難以避免。在一二線城市調控加碼的影響下,特別是從2017年年初開始的一二線城市限價等政策,導致部分房企銷售速度開始放緩,市場分化明顯。

  “3月份開始的本輪調控逐漸開始影響市場,房地産銷售增速持續收窄,房企回款速度減緩後,投資增速也于5月份出現拐點。此外,企業之間分化非常明顯,多家立足核心城市的上市房企近幾個月營業收入及利潤率出現了雙下調。”張大偉告訴記者。

  張大偉表示,雖然房企在2016年收穫了豐收年,但總體看,始自2016年“9·30”的這一輪調控,樓市在2017年整體降溫的可能很大。大部分房企都在2016年拿了比較高價的地,這種情況下,對未來房價上漲預期非常高,而調控又導致房價上漲難度加大。2017年,各種融資渠道壓力逐漸增加,對於很多房企來説,資金鏈的風險正在累積。(記者 蘇詩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