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房企成為住房租賃市場領頭羊

2017-07-21 13:00:12|來源:中國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為解決大中城市新市民的居住問題,日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提出了包括培育機構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在內的四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舉措。

  培養一個健康的住房租賃市場,讓租房成為“住有所居”的一種新常態,是近年來國家著力推動的一個發展方向。全國各地也在根據國家統一要求,陸續推出相關的配套政策,以保護租客權益、鼓勵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例如,近日廣州市就推出了“租購同權”政策,以保障租客享有市民待遇。此次國家九部門發出的《通知》,則主要從租賃市場的市場主體培育、住房租房交易服務平臺建設、住房租賃管理和服務體制等方面,對試點的大中城市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支持相關國有企業轉型為住房租賃企業,是《通知》的一大亮點。可以説,《通知》明確了大中城市租賃市場發展的路線圖。

  長期以來,社會上普遍存在重視購房、輕視租房的現象,而租房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又將一部分原本應該租房的人群,推向了購房市場,不利於抑制房地産泡沫。與租客相比,提供租賃住房的市場主體往往在交易中處於相當強勢地位。動輒漲房租、隨意趕人、仲介服務不規範等現象,侵犯了租客正當權益。培養合格的住房租賃服務提供者,是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重要環節。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而當下的現狀是,我國租賃住房的供應主體是比較單一的,即私人向社會提供租賃服務。

  當下提供租賃住房的市場主體,是以私人為主,依靠仲介來給房東和租客牽線搭橋。房東素質良莠不齊、仲介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給當下的市場帶來了諸多問題,也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難度。培育多元的供應主體,是當務之急,尤其是要培育較大規模的國企、民企,使其成為市場的主體。

  與一個個脾氣、秉性各不相同的房東、仲介人員相比,企業這種“非人格化”的主體,其運作的方式是按政府和企業制度辦事,往往能有效減少租房服務過程中的隨意性,堵住一些私人交易容易産生的違法、違規的漏洞,提升租賃服務水準。正是由於這些優勢,房企理應成為住房租賃市場的領頭羊。

  國家在推進租賃市場主體的多元化,而當下不少民企也有意願進軍住房租賃市場。今年以來,有地産企業在上海、廣東等地競拍了需自持70年的物業。近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鬱亮在接受“新華視點”採訪時表示,目前萬科已經開辦長租公寓1.2萬-1.8萬間,計劃今年做到10萬間。不過,民營企業在進入住房租賃市場時,還面臨著房源稀少等挑戰,需要企業積極應對,同時也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給予扶持。

  相形之下,國有企業在當下具有更多優勢,同時也應承擔規範、引領市場的責任。國有企業可以將閒置和低效利用的國有廠房、商業辦公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這將為市場提供大量的租賃房源,為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發揮引領作用打下堅實基礎。一個供應充足、租金穩定、運行有序的市場是廣大租客所期盼的。期待試點城市的國有企業能夠在九部門《通知》的指引下,逐步發揮企業在穩定租金和租期、盤活存量房屋等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成為群眾依賴的租賃服務提供者,讓“住有所居”的夢想,成為普遍現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