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國産大飛機製造最“火”車間

2017-07-21 09:32:4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探秘國産大飛機製造最“火”車間 全副武裝穿梭30多個超高溫“熱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網絡圖

  裹“棉衣褲”、戴面具手套,從早晨“武裝”好進入車間,到下班出來,裏面的衣服就沒幹過,臉也沒露出來幾次……高溫天,國産大飛機的製造任務絲毫不降溫。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各個崗位的工人幹勁十足。這其中,最“火”的地方當屬熱表處理車間。

  剛邁進車間大門,熱浪襲來,濕熱難當。為什麼不安裝空調呢?原來熱表處理工藝對溫度有嚴苛要求。極化處理液常年維持在90℃以上,車間30多個開敞的極化處理池一刻不停地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空調降溫無濟於事。翻滾的強酸強鹼溶液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嗅上一口喉頭就發緊發痛。

  極化處理池旁,一個個處理好的零件被行車上的吊鉤從槽液中拉出。班組班組長繆思悅一邊監督新處理零件出槽下架,一邊用遙控喇叭向零件接收人員發出信號。“天氣熱、環境嘈雜,人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喊一喊提提神。”

  在複合材料機加組的打磨間,每個工人都是全副武裝:防護服、面具、手套、耳塞,一樣不落。一天下來,衣服要濕透好幾輪,“就像裹著嚴嚴實實的棉衣褲,拿我們的衣服去曬鹽,一個夏天也能曬出幾袋。”班組長倪海榮打趣説。

  打磨間也是上飛公司少數沒有空調的車間。由於復材經過震蕩産生細微碳素粉塵,粉塵中的碳纖維很“淘氣”,在空氣中到處“亂鑽”,具有極強的導電能力,對皮膚也有很強的腐蝕性。“有次防護服袖口沒紮緊,碳纖維通過袖口鑽了進去,皮膚奇癢無比。”

  近期,機加組正在抓緊加工大客相關零件,工作任務相當繁重。“除了吃飯,就一直穿著這身‘盔甲’。機加的每一步都是手工切割,全程必須高度集中,出一點點差錯便沒有挽回餘地,整個零件就會報廢。”

  人家都説,倪海榮是“自虐”班組長,穿上防護服脫都不願意脫,有時剛摘下頭盔“透口氣”,一看加工單子來了,又把自己武裝好投入工作。因長期戴著手套悶在高溫中,手指經常起泡、起皮,“當看到一個個新材料零件從手中誕生,裝到飛機上時,我就特別帶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