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全國率先打造學科醫聯體 助力分級診療

2017-07-21 09:17:1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正以醫學重點專科為突破口,在全國率先打造學科醫聯體,助力分級診療 探路“專科醫聯體”解好三道題

  ■兒科、婦産科、血液科、中醫、腫瘤、康復等一批重點學科召集起的學科醫聯體,正在形成群落現象。上海還將統一規劃,以一所或多所三級醫院特色專科為主,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相同專科技術力量,形成若干特色專科醫聯體,提升解決專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專科醫聯體與“1+1+1”簽約服務的關係將越來越親密:以區縣為主導、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以家庭醫生制度為紐帶、以管理協作為抓手,以技術、人員、流程方面的業務整合為切入點,構建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緊密的分工協作機制,助力分級診療

  醫聯體建設熱火朝天。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今年要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併發揮引領作用。

  上海16個區已組建區域醫聯體40多個,被譽為“醫聯體誕生地”的上海,正在孕育新突破。記者近日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獲悉,上海正率先探索專科醫聯體建設,即以一批上海擁有的醫學重點專科領銜,打造“兒科醫聯體”“婦産科醫聯體”“腫瘤醫聯體”等學科醫聯體群落。

  以專科為圓心,集結起不同醫院,這是一條新路,上海探路“專科醫聯體”,從求解“三道題”出發。

  一道“填空題”,學科牽頭補資源空白

  “孩子發燒,我都帶他到這裡看病,看到‘復旦兒科’標誌,我放心。”家住青浦的王女士説。2015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成為復旦兒科醫聯體成員。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像王女士那樣,感受到兒聯體的實惠與安心。

  復旦兒科醫聯體始於2014年,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牽頭。作為國內首個兒科醫聯體,復旦兒聯體顯示出“模板效應”———在它的基礎上,上海依託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醫院、新華醫院、瑞金醫院等,構建起“東、南、西、北、中”覆蓋全市的五大兒科醫聯體,為不同區域的患兒提供同質化的服務。

  上海的優質醫療資源很多,有13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諸如瑞金醫院血液科、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中山醫院心內科等,都是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學科;但另一方面,上海也存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

  如何做好這道“填空題”?“大專科”醫院牽頭來填補短板,解決患者的就醫難題,在上海,以此為目標的專科醫聯體不斷增多。

  針對“二孩”放開,2015年復旦大學成立上海首個“婦産科醫聯體”———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聯合全市12家醫院,形成婦産科診療網絡。

  針對腫瘤人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寶山、閔行、金山等合作,構建“腫瘤防治專科醫聯體”,培訓區域醫療機構和社區醫生,開展腫瘤篩查、隨訪、康復等工作,緩解遠郊腫瘤患者“看病難”。

  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兒科、婦産科、血液科、中醫、腫瘤、康復等一批重點學科召集起的學科醫聯體,正在形成群落現象。上海還將統一規劃,以一所或多所三級醫院特色專科為主,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相同專科技術力量,形成若干特色專科醫聯體,提升解決專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一道“多選題”,專科滲透謀求多贏

  醫聯體推進,深層次難題在於醫聯體內各家醫院的人、財、物歸口不同,協調、統一有難度。如何讓大家緊密融合,分工協作?“專科對專科”,有的放矢地滲透,根據需求謀求多種形式的發展,被認為是醫聯體的“落腳點”。

  上海早在2011年建立的“瑞金—盧灣”醫聯體,就是如此。在瑞金醫院支持下,醫聯體內兩家二級醫院以專科為抓手,實現不同的轉型發展。其中,瑞金盧灣分院以“大專科、小綜合”為方向,從瑞金醫院引進近30位主任醫師,立足一些重點學科,讓分院的醫療水準大幅提升。另一家東南醫院則以“大康復、小綜合”為方向,承接瑞金醫院及盧灣分院手術後、神經內科、骨科患者的康復訓練,逐步成為全區康復三級服務網絡的核心———既與瑞金醫院打通康複學科,又輻射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護理床位和社區家庭康復病床。

  與“瑞金—盧灣”同期建立的“新華—崇明”醫聯體,則實現另一種雙贏模式。新華醫院以康復醫學科、內分泌科、心內科、腎內科、腫瘤科等五大學科為先鋒,由科主任對兩邊共同管理,通過專科對接,逐步實現海島居民“大病不出島”的目標。另一方面,海島的人口流動性較低,居民的年齡層次、結構佈局等都適合開展人群研究。新華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秦利帶領團隊完成對崇明地區1萬多人的代謝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截至2016年底,新華醫院有12個學科專業在崇明開展19個流行病學調查項目。

  “除了公益性,我們總在思考三級醫院有什麼動力持久參與醫聯體建設?實踐中我們有了意外的發現:三級醫院在付出的同時,也有很大收穫:比如更為集中的病例,為學科研究與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一名三甲醫院院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醫聯體需要長久發展,就必須謀求“多贏”,而學科間的頻繁牽手,則完全可以幫助不同醫療機構找到彼此間利益共享、責任分擔的“最大公約數”。

  一道“應用題”,試解分級診療考題

  如今,打造學科項目型醫聯體,已成為上海不少區的重點目標之一。

  在徐匯區,多個專科醫聯體齊頭並進:徐匯—龍華醫院醫聯體以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為特點,徐匯—兒科醫院醫聯體致力提升兒科服務能力。徐匯還在推進與區域內其他三級專科醫院合作,籌建三至四個學科項目型醫聯體。以此為基礎,建立二、三級醫院與社區家庭醫生“專科—專病—技術”的發展模式,完善臨床影像中心、檢驗中心等,逐步建立區域分級診療體系。

  從“連橫”到“合縱”,上海對待專科醫聯體,更像是對待一道“應用題”,開發它的更多可能性。上海市衛計委表示,專科醫聯體與“1+1+1”簽約服務的關係將越來越親密:以區縣為主導、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以家庭醫生制度為紐帶、以管理協作為抓手,以技術、人員、流程方面的業務整合為切入點,構建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緊密的分工協作機制,助力分級診療。

  醫聯體走向縱深,真正打破醫院的圍墻,讓不同類型、級別的醫院走到一起,讓上級醫院願意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教下級醫院,而不用擔心從此“少了病人”,取而代之構建一套全新、有序、科學的梯度就醫體系,説到底需要補償機制、考評體系等機制與政策配套。

  市衛計委稱,上海將進一步完善醫聯體建設相關配套政策,包括落實財政投入政策、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