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醫院“戰高溫”醫聯體成看病新選擇

2017-07-18 08:55:12|來源:人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燒烤天病人激增 各醫院“戰高溫”醫聯體成看病新選擇

  據市衛生計生委介紹,烈日炙烤申城,滬上各級醫院門急診量攀升,醫護人員進入“戰高溫”模式,堅守崗位,延長工作時間,增派人手,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同時,上海市各醫聯體分流病人作用充分體現。

  多家醫院爆棚暑期就醫高峰來臨

  連續高溫天,導致老年病人和急診、重症病人增加,本市中山醫院、瑞金醫院、龍華醫院、華山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等申城多家醫院日門急診均超過1萬人次,其中中山醫院、新華醫院單日峰值逼近1.6萬人次;華山醫院7月以來單日急診量比6月增加15%,僅皮膚科單日門診量就達5300人;龍華醫院推出“冬病夏治”、小兒敷貼等中醫特色門診,人氣爆棚,門診量最高超過1.4萬人次。

  正逢暑期,兒童診療領域高峰凸顯,不少擇期手術患兒,如進行五官、扁桃體、髖關節等手術的患兒集中在暑期前來就診,兒科醫院、兒童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和新華醫院兒科就診量激增,五官科醫院眼科、第九人民醫院牙科人滿為患。

  暑期也是燒傷病人高發季節,瑞金醫院門急診量與往年持平,但燒傷病人單日門診量達到400人,比平時增加一倍,單日急診量80人左右,小兒燙傷佔三分之一。燒傷科主任郇京寧説,燒傷科與氣溫密切相關,夏天衣服穿得少了,皮膚暴露多了,燒傷危險系數也就大了,因此夏天尤其要注意燒傷燙傷防護。

  延時服務增派人手 開啟“戰高溫”模式

  應對持續高位的門急診病患,多家醫院挖潛增能,通過增派醫務人員、採取延時服務、改善細節服務等方式,確保患者得到及時診治。

  瑞金醫院啟動就診高峰期預案,除設立醫務人員加強班,加派醫務人員力量增援門急診外,還申請大學生志願者配合做好導診服務。

  仁濟醫院增設2台自助化驗報告印表機及放射膠片印表機,掛號收費窗口早上提前開窗,減少病人排隊等候時間。

  中山醫院在門急診醒目處為病患提供輪椅租借服務,增加門診各樓層飲用水和一次性杯子的免費供應,安排導醫陪同行動不便的患者看病。

  華山醫院護理部開展“班後4小時支援急診”志願服務活動,社工部開展7:00-8:00班前一小時服務,組織20余名職工子女參加暑期志願服務,靜安寺街道老年志願者每天排班維持現場秩序。

  龍華醫院在兒科、肺病科、風濕病科、針灸科等“冬病夏治”門診,通過提前開診和延遲結束的方式延長服務時間,並更新升級門診一站式自助機,縮短了患者掛號、付費時間。

  新華醫院門急診部面對激增的病人,採取APP、微信、醫聯網、電話等4種遠程預約掛號通道,以及醫院內3種現場掛號方式,逐步分流病人掛號,縮短排隊等候時間。肺科醫院提早開放門診場所和掛號窗口,在門急診贈送小扇子、提供綠豆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提前做好“戰高溫”準備,在夏季高溫來臨前,完成車載救護設備的年檢工作,檢查所有救護車的車況和空調設施,制定了詳細的加班加點計劃,系統內開展戰高溫動員宣傳,提升隨時應對業務高峰的急救運行能力,確保能夠平穩度夏。

  暑期就醫高峰 醫聯體成看病新選擇

  不少市民碰到頭痛腦熱的,不管天氣多熱、路程多遠,都要趕往三甲大醫院。那麼,遇到這種多發病、常見病、慢性病,還有其他就醫選擇嗎?

  在遠離市中心的浦東新區祝橋鎮社區衛生中心,一位患兒家長陳先生,他7歲的兒子患有哮喘,以前每個月都要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復診,一來一回起碼大半天,影響工作更影響孩子學習。

  去年開始,祝橋鎮社區衛生中心加入“浦東兒聯體”,兒童醫學中心每月派專家前來社區坐診,還傳幫帶教社區醫生,很快吸引了當地很多的病人。經過一年多的坐診幫教,當地的患兒幾乎都能留在社區衛生中心復診,而祝橋社區中心的兒科醫生也逐漸挑起了大梁,現在每天約有20多位患兒就診。

  在兒童醫學中心一路隔的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孫女看病的李奶奶表示:“都説住在塘橋看病方便,家門口就有兩家三甲醫院。但孫女有個頭痛腦熱的,看病仍要經過早起排隊,萬般艱難。去年,兒童醫學中心和塘橋社區衛生中心合作,開設了兒科全專團隊,成立了醫生工作站。孫女再有個發燒感冒的病就不用到兒中心去擠了,來這裡即方便又高效。”

  據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統計,7月以來,日均門急診量達5000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2%。但仔細分析數據發現,上升迅速的是內分泌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等兒童專科,而普通內科病人數量與2016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6.7%。

  同時,浦東新區衛計委介紹,浦東新區基層兒科門診量上升了4%。從中看出,在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核心的浦東兒科醫聯體內,初步實現了疑難雜症上轉兒中心、常見病和多發病下沉社區的目標。

  據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介紹,上海率先在全國探索專科醫聯體建設,目前全市16個區共組建區域醫聯體40余個,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以專科協作為紐帶的專科醫聯體,包括兒科、婦産科、中醫、腫瘤、康復等10多個重點專科,醫療資源分佈逐步均衡,市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大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醫學專家表示,目前申城“燒烤天”才剛開始,高溫天帶來的門急診變化尚未完全呈現出來。未來一段日子,門急診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市民應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機構就診,不要盲目到大醫院扎堆看病。

  針對“燒烤天”老年人急救明顯增加的情況,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王牌”急救員吳昕提醒市民,正午時分不要出門,室內開啟空調與室外溫度保持8度左右,並定期開窗通風,飲食清淡易消化。有獨居老人的家庭,要經常與老人保持聯繫,掌握健康動態變化。(葛俊俊 潘明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