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奉賢碧海金沙海浪救生員:烈日下的生命守護者
奉賢區碧海金沙海濱浴場人頭攢動,海浪救生員不停環視著人群。攝影 李一能
7月24日下午4點,奉賢區碧海金沙海濱浴場人頭攢動,在1.8萬平方米的游泳區域內數千名泳客正在嬉戲玩耍,浸泡在海水中躲避烈日的炙烤。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一群精瘦的男子顯得格外顯眼,他們身穿白衣橙褲,個個皮膚黝黑,雖然清涼的海水就在咫尺,卻在烈日的暴曬下紋絲不動,不停環視著身邊的人群。他們就是海浪救生員,上海最專業的沙灘救援隊伍,烈日下的生命守護者。
三道防線守護上萬人安全
入夏后,奉賢區碧海金沙海濱浴場迎來了營業旺季,每天前來海泳的客人數以萬計,最高峰時可達2萬人。這幾天正逢上海百年一遇的高溫,客流量有所降低,但雙休日流量也在1萬5千人上下。下午4點,游泳場門前的公路已經被自駕車輛堵滿,大家都刻意躲開最炎熱的正午,在稍涼快些的時段游泳,此時是一天中客流最高峰。
沙灘的制高點是一個十多米高的指揮臺,救生員張金康可以在這裡環視整個沙灘。記者在高臺上看到,數千名泳客在250米長、80米寬的游泳區域嬉水玩鬧,1.8萬平方米的游泳區域內密密麻麻滿是人群。這位70歲的老救生員拿著望遠鏡掃視著人群。在他下方,20名身穿白衣橙褲的同事分散在各自的崗位上,有的坐在海中高腳臺上,有的在沙灘巡視,有的則駕駛快艇在圍欄外巡邏。張金康説,他們的任務就是構築起岸邊、水中和機動快艇三道安全防線,保障數千名泳客的生命安全。
老張今年70歲,1965年入行,退休後被返聘,是上海最資深的國家級救生員。他的崗位是沙灘指揮臺,在這裡指揮全局、發現隱患、播放廣播宣傳安全須知、勸阻泳客危險行為。老張告訴記者,幹了一輩子救生員,已經練就了一副銳利的雙眼,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目光所到之處能迅速過濾出溺水高風險人群,例如孩子、老人、落單者、水性不佳者以及可能正在發病的患者。通過他這樣的“老法師”傳幫帶,這裡的年輕救生員大多也具備這一能力,警覺地環視四週,處置各種險情,隨時準備開展救援。
烈日下處置各種險情
“要問救生員一天的工作,我的回答是每天在海灘上曬太陽,不停地吹哨提醒泳客,基本不會下水,一天可能都是這麼度過。”高級救生員張逸予今年45歲,是碧海金沙救生隊隊長,也是張金康的徒弟。他告訴記者,救生員也分好幾個種類,像他們這樣在海濱浴場工作的,被稱為海浪救生員。這一職業在上海有著悠久的歷史,專門處置海泳中的突發情況。海浪救生員在沙灘上非常容易辨認,除了工作服,黝黑古銅色的皮膚就是最好的標識。每年6、7、8三個月就是他們最忙的時節,每天都在暴曬雨淋中度過。
救生隊隊長張逸予拿著望遠鏡掃視人群。攝影 李一能
和室內游泳池不同,海濱浴場因為有泥沙,看不到水底情況,而且海水對溺水者的傷害很大,通常溺水的黃金救援時間在3到5分鐘左右,而在海水中時間更短,因此救援難度很大。張逸予的團隊共有40人,2小時換一班,保證沙灘上同時有20名救生員,從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人要工作6個小時。這幾天遇到罕見高溫,即便是像他這樣的“老師傅”也有些吃不消,已經有2名救生員中暑,但越是高溫他們越不敢懈怠,就是生怕有泳客因為中暑發生危險。
海浪救生員每天都在忙些啥?張逸予説,主要工作自然是防止泳客溺水,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事情要操心,比如最多的就是孩子走失,還有泳客中暑、摔傷,甚至要在遇到雷暴雨時及時疏散人群防止雷擊。總之,就算不下水救人,海浪救生員一刻都不能停歇,要眼觀六路看守自己的轄區,發現危險及時排除,海灘上每一次響起他們的哨聲,就代表著一個隱患被排除。只有在每天沙灘關門謝客的那一刻,他們才敢説今天的任務圓滿完成。
堅守崗位只為問心無愧
“有人問我救生員工作這麼辛苦,你還樂此不疲,是不是每天救人很刺激?”張逸予説,恰恰相反,海浪救生員的工作非常枯燥,下海救人幾年也遇不到一次,也不希望遇到,近年來隨著上海沙灘救援管理水準逐年提高,已經很少發生泳客海泳溺水的事故,碧海金沙自從2009年之後就沒有發生過泳客溺水,險情都在發生前得到了有效干預。
但為了防止意外,所有海浪救生員都經過嚴格的急救訓練,從發現險情到下水救人只需十幾秒,接著各崗位就會按照預案分工合作,將溺水者送上快艇,接力背到醫務室,對溺水者進行心肺復蘇、腦部冰敷、降低血液鹽濃度等急救,在120救護車趕來去幫助溺水者恢復心跳呼吸。“這種場面幾年前我遇到過,讓一個溺水的高中生恢復心跳呼吸,回想起來實在是後怕,差幾分鐘一條命就沒了。”
張逸予説,海浪救生員工資不算太高,工作也非常辛苦,但他經常對隊員們説,現在站好每一班崗,為的就是自己老了之後可以問心無愧。“救生員也不是神仙,不可能杜絕所有事故,我們能做的就是確保沒有一條生命因為我們的失職而逝去。”
前幾天張逸予在沙灘上遇到一個走失的孩子,在找到孩子的父親後剛要説他怎麼會如此粗心,孩子的爹已經朝他“噗通”一聲跪下了,痛哭流涕不停道謝,只能把責怪的話吞了回去。“我們常開玩笑説做這行就是積德行善,這麼辛苦還能堅持下來的,也許就是靠著這些能觸動到自己的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