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太陽系”隕石展天文博物館開展

2017-07-25 09:12:0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觸摸太陽系”隕石展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展 聽落在地球上的流星“講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上圖:一名遊客在仔細觀賞隕石展上的阿勒泰隕石。韓佳恒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右圖:1951年發現于阿根廷丘布特的埃斯克爾隕石。施韡攝

  劃過天際的流星雨落在地球上,那是什麼?是隕石!在能夠直接從星球上採取岩石樣本之前,它們幾乎是人類可以獲得的最實在而精確的宇宙物質樣本。最近,在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有一群這樣的“天外來客”正在展出。從現在到10月中旬,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在那裏與隕石親密接觸,並探尋它們所蘊藏的故事。

  隕石裏深藏著太陽系的奧秘

  月球隕石、火星隕石、彗星隕石、灶神星隕石……儘管這個隕石展規模不大,但前來“參展”的幾十塊隕石,其“出身”都各有來頭。

  “觸摸太陽系”隕石展策展人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普主管湯海明介紹,遙遠的天體通常只有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一窺究竟,而隕石卻讓人們可以近距離觀察,觀眾甚至可以親手觸摸這些來自遙遠太空的“星星”。

  其實,通過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儀等設備,科學家可以解讀出許多太陽系的奧秘。中科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偉彪説,雖然人類觀測宇宙的能力在不斷提升,但“拿在手裏的”還是比“看見的”更實在———畢竟通過分析隕石,可以得到非常精確的數據。

  太陽系的形成、演化過程,至今仍不甚明朗。“大多數隕石都來自太陽系內部,但它們經常會包含太陽系外的物質。”徐偉彪説,這些物質應該是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四週有恒星死亡時噴射出來的,這對於研究太陽系的早期形成十分珍貴。

  除了記錄太陽系的“誕生”奧秘,隕石還為人類深空探測提供了很多重要科學依據。徐偉彪為隕石展帶來一場科普講座,一位參觀者問他:“既然我們有火星隕石,那麼能否通過隕石告訴科研人員,今後火星著陸器應該在哪著陸、取回怎樣的岩石樣本才能獲得最高科學價值?”

  參觀者名叫王燕,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正在參與我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的研製。她説,平時每天忙於研製工作,卻總想知道自己的工作究竟有怎樣的意義。這次,她就是衝著看一眼火星隕石來的。“為火星探測器確定落點,既有科學因素,也有工程因素,我希望兩者可以儘量完美結合,這也會使我感覺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得到了最大體現。”王燕説,美國探測器已捕捉到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跡象,她希望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來帶回來的樣品,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隕石獵人”不畏艱險尋覓電光火石

  灶神星隕石是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發現的;隕石小行星2008TC3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被成功跟蹤軌道並隕落地球的小行星;長興隕石是1966年夏季隕落在上海長興島的,當時砸壞了一家農戶的牛棚;班瑪隕石則是中國最“新鮮”的一塊目擊隕石,今年8月24日是它來到地球一週年紀念日……

  掉落到地球上的隕石,能夠被目擊或及時發現的,畢竟只是少數,是誰將隕落在深山叢林、曠野高原中的隕石蒐羅出來的?在這世間,有一種奇特的職業,叫做“隕石獵人”。這次隕石展的另一位策展人,就是一位資深“隕石獵人”張勃。展覽上,由張勃貢獻的隕石有31塊之多,其中不少就是他親自尋得的。

  張勃本是一位珠寶商人,可熠熠生輝的翡翠、寶石並不能勾動他的心魄,直到2008年,他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黑黝黝的隕石。“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外層空間降下一道電光火石,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在他看來,當每一顆隕石劃過夜空,燃燒自己,帶著太陽系幾十億年的時光和經歷隕落地球,如果不被找到,它們會很孤獨。

  不過,尋找隕石的過程並沒有那麼詩情畫意。為了尋找班瑪隕石,張勃從上海飛到成都,再一路驅車入藏,泥石流、爆胎之類的危險不知碰上幾回,好不容易到了隕落地點附近,車子又被牧民家的藏獒追著咬到了尾氣管……不過,他帶回了民間僅有的兩塊班瑪隕石,並把其中一塊捐獻給了上海科技館。

  比起被藏獒追,張勃還遇到過更多驚險,比如野外遭遇狼群、黑熊,雪地汽車拋錨。不過,所有艱險都阻擋不住他追尋隕石的腳步,為了在新疆阿勒泰找隕石,他前後花了四年,對可能性較大的5平方公里區域幾乎進行了地毯式搜索。“一場史前隕石雨曾經光顧過那個地區,上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家曾在青河、烏拉斯泰發現過巨大的隕石,阿勒泰也在這條直線上。”他説,科學家最後確定這條長達430公里的區域,就是史前隕石雨的承接地,而他在那裏找到了40公斤重的鐵隕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