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500強“老面孔”的“新擔當”

2017-07-25 09:09:2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今年《財富》世界500強剛剛出爐,上海8家入圍企業中,其中一家最有看點:上汽集團。這家上海規模最大的企業十三次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堪稱榜單中的“老面孔”;三年前進入世界500強前百強後,排名還在逐年快速提升,去年進入了前50位之列,今年再進一步位列第41位。上汽集團在全球汽車行業中名列第七,已超過寶馬和現代等世界知名車企。然而更讓人驚喜的是,近年來,面對市場與行業格局變化的大趨勢,上汽集團重塑了企業願景、使命、價值觀,將“創新”作為靈魂和主線貫穿其中,確定了“加快轉向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産品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方向,瞄準“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享化”發展趨勢,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全球佈局、跨國經營,實現了做大做強,真真切切體現了中國汽車行業龍頭企業應有的“新擔當”。

  突圍靠的正是創新轉型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

  在上榜企業中,不少是掌握壟斷資源的企業,但汽車行業充分競爭,尤其是上汽所處的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企業競爭的最前線。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世界500強排名你追我趕、變動很快,很多時候,排名上下幾個位置,就能充分反映出市場份額的多少、品牌影響力的強弱。

  比如,入圍榜單的六家中國車企分別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41名;東風汽車公司,位列68名;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位列125名;北京汽車集團,位列137名;廣州汽車工業集團,位列238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位列343名。從排名來看,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的真實寫照。今年1-6月份上汽集團整車銷售突破317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國內市場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即便對標全球同行,上汽也有底氣。今年的榜單中,上汽在汽車行業中銷售收入排名第7,利潤排在第6位,和營業收入相匹配。據介紹,上汽內部有一個銷售規模排名和凈利潤排名的比較表格,每個月都看銷量收入是不是跟利潤增幅相匹配,同時上汽十分專注于有內涵和有品質的發展,有內涵有品質不僅僅體現在利潤,還體現在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

  上汽意識到,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高基數、中低速增長的狀態。市場的變化比較大,競爭更加激烈,白熱化、同質化。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不創新難以建立差異化優勢,難以在激烈競爭中殺出一條路。對上汽來説,逆勢突圍,依靠的正是創新轉型。

  新能源是體現汽車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內容。以電動化方面為例,作為國內唯一有能力覆蓋插電混合、純電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電驅、電池、電控”三電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準。今年上半年,“全球首款純電動互聯網SUV”榮威ERX5上市,擁有425公里最長續航里程,40分鐘快充至80%電量等顯著優勢,直接瞄準了特斯拉。同時,上汽集團與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開展合資合作。通過合作,上汽集團新能源車電池供應將獲得可靠保障,充電速度、能量密度、使用壽命、安全性、可靠性等性能水準將得到顯著提升。

  自主品牌揚眉吐氣

  更讓上汽人自豪的是,歷經“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奮鬥,自主品牌自去年以來實現爆髮式增長。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表現亮眼,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和名爵同比猛增113%,上汽大通銷量同比增長30%。

  過去十年,榮威和名爵兩個自主品牌,日子過得很不容易。最冷的冬天就在“昨天”,上汽乘用車一度面臨嚴峻挑戰。一面是合資品牌向下擠壓,一面是國內品牌的低價競爭,上汽自主品牌在寒冬中仍堅持著“中高端”的産品和技術路線,這種“寧折不彎”的態度,讓它飽受質疑與壓力。

  難歸難,但年復一年,上汽集團傾盡所有,為自主品牌投入資金和人才,哪怕許多時候“聽不到迴響”,卻從不放棄。上汽自主品牌在起步時研發工程師不到700人,如今已有3500人的規模。上汽在全球招聘技術研發人才,在英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在矽谷設立創新中心捕捉前瞻技術。有了底氣,上汽人對企業未來發展更是充滿了信心。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自主品牌帶來了新的機遇。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未來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不是屬於互聯網時代或者擁抱互聯網的公司,而是真正能為人們創造價值的公司。”早在2014年,上汽集團就聯手阿裡巴巴前瞻性地打造互聯網汽車,推動汽車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成為現實。

  目前,上汽集團已建立起車載硬體設施與車載互聯網系統的應用開發體系,積極打造汽車産品和服務完美融合的生態圈。上市僅一年的“全球首款量産互聯網汽車”榮威RX5,銷量已接近20萬輛;每月銷量穩居SUV大類的前十名。而要知道,前幾年上汽自主品牌一年的銷量也就是在20萬輛左右。以榮威RX5、榮威i6、名爵ZS為代表的“上汽互聯網軍團”,産品銷量已佔上汽乘用車公司總銷量的八成左右,互聯網汽車發展前景一片大好。根據此前上汽定下來的“小目標”,力爭在2020年,要實現自主品牌年銷100萬輛的目標。

  擁抱全新産業鏈

  不做行業的追隨者,而要做行業的領導者。上汽並不僅僅安於現狀,而是主動向産業鏈兩端拓展,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汽車産品和服務。

  雖然汽車行業整體上依然保持相對穩健的增長,但與過去十年高達10%甚至以上的增速相比,未來整個行業將進入一個低增速時代。而包括車聯網、無人駕駛、新能源等新科技以及汽車共享等新的業務模式正在從技術和模式上給傳統車企帶來新的挑戰。

  因此,面對這些潮流趨勢,上汽不僅選擇和阿裡巴巴展開了密切合作,還在今年6月份以開放的思維攜手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推進5G車聯網技術發展,搶佔未來智慧出行制高點。據介紹,三方將以2019年可規模化預商用的智慧出行産品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為合作目標,佈局2020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商業服務。目前上汽集團已完成兩代智慧駕駛整車平臺開發,以及集成5G通訊技術的車聯網平臺,並開展了高速公路、城區及車隊等自然交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究,整車測試累計里程超過3.6萬公里。

  此外,上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分時租賃企業環球車享已進入全國28個城市,建成網點4500余個,累計投放新能源車輛9800輛,註冊會員數超過90萬人,月均訂單超過65萬筆。與此同時,圍繞共享出行相關的車享服務、金融保險、數據業務等生態資源系統已開始起步建設,努力構建共享出行的“生態圈”。

  主動發力海外市場

  得益於創新轉型,上汽集團在國內市場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的同時,也開始主動發力海外市場,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完善全球佈局。今年1-6月份,上汽集團實現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同比增長42%,整車出口繼續排名全國第一。目前,上汽集團已經在美國矽谷設立創新中心,在東盟、中東、非洲、歐洲、南美、北美、澳新等15個重點國家和區域建立了行銷網絡,並在泰國、印尼建立了生産基地。其中,上汽正大泰國公司新工廠建設如期推進,預計年底正式投産;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基地已正式建成投産;Maxus大通品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表現搶眼,在當地輕型客貨車細分市場中名列前茅。

  未來,上汽集團將堅持全力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享化”創新業務,加速推進全球佈局、跨國經營,力爭早日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世界著名車企,為中國汽車産業創新轉型做出自己的貢獻。看到115家中國企業登上《財富》的排行榜,我們有理由對於上汽集團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