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北外灘含金量日益凸顯

2017-07-27 09:16: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半程考 | 虹口:北外灘含金量日益凸顯,高標準管理探索全覆蓋

  “全面推進高標準管理”,成了虹口區委今年唯一的重點調研課題。這對於處於“爬坡奮進”關鍵時期的虹口,意味著什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7月1日,實現基本貫通的北外灘濱江,還給人們帶來一個意外的驚喜:這裡覆蓋了最快的WIFI!

  原來,虹口區濱江置陽段、國客段等地率先部署了超愛·上海信息亭和智慧融合桿。點綴在濱江綠地中的信息亭顏值頗高,卻用實力圈粉:現場上網測速表明,便攜PC無線接入超過800M,手機接入超過200M。比國內公共WiFi平均2M的網速快上100倍。

  智慧濱江,是虹口區新型無線城市建設中的一部分。今年初,成為上海市新型無線城市試點區之後,虹口正通過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標國際的公用移動通信體系。數據顯示,虹口上半年的整體科技投入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45.8%。

  科創持續發力,卻又不止于科創。今年上半年,虹口經濟發展穩步提升,發展新動能持續顯現。完成區級財政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4.82%,實現全年目標的71.81%。“全面推進高標準管理”,成了區委今年唯一的重點調研課題。這對於處於“爬坡奮進”關鍵時期的虹口,意味著什麼?

  北外灘的含金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虹口區提供

  坐北朝南的北外灘,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然而,在與外灘、陸家嘴構成的“黃金三角”中,比起兩兄弟前些年的高速發展,北外灘卻仍屬“價值洼地”。

  在上周舉行的虹口十屆區委四次全會上,區委書記吳信寶語重心長:“對於北外灘,一定不能目光短淺,務必要把這裡作為虹口乃至上海最寶貴的資源來看待,打造成虹口最靚的名片。要充分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在區域規劃、功能定位、形態設計等方面都要對標一流。”

  今年上半年,北外灘也的確表現不俗。就在7月11日、第13個中國航海日,集聚航運功能性機構、承載航運歷史文化的北外灘航運服務中心正式揭幕,中國船東協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等一批全國重點航運功能性機構已明確入駐。至此,虹口航運“一線兩圈四中心”格局更加完善:臨江沿線吸引航運業總部落戶,霍山路圈促進航運信息交流,密雲路圈聚焦船員服務,以此打造國際航運交流服務中心、國際航運人才服務中心、國際航運金融服務中心和國際航運創新企業服務中心。

  從數據上看,虹口航運産業上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約佔虹口區財政收入1 /3,成為名副其實的虹口支柱産業。而另一個虹口財政收入重要來源——金融服務業,上半年對區級稅收貢獻佔比達23.45%,同樣以北外灘為重要據點。目前,全區各類金融企業超過1200家,全國近1/10的公募基金落戶虹口。

  就在濱江貫通之日,首次登陸上海的W酒店也正式亮相北外灘白玉蘭廣場。它的旁邊,就是建成不久的浦西第一高樓,已吸引了世界500強、央企總部等諸多高端企業的目光。

  可以肯定的是,北外灘正越來越為人矚目,其含金量也日漸凸顯。

  創新能力的突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黃尖尖攝

  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對於虹口這樣區域面積有限的居住大區來説,要談“創新”,恐怕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創新創業載體。今年上半年,虹口就通過“螺螄殼裏做道場”,新增創新創業載體2.5萬平方米,特色園區兩個。按照計劃,今年年內將新增創新創業載體11.5萬平方米,通過“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升級一批”,全面推進存量地塊、工業廠房和産業園區的功能調整和優化升級。

  載體挖潛的同時,虹口一直默默發力抓大項目。在目前的時點看,亦可圈可點。比如,進一步承接好國家科技部的綠色技術銀行項目,通過建立理事會、成立運營中心等,加快打造綠色技術轉移轉化創新實踐區。又比如,繼續打“國際牌”,強化國內外戰略合作,推進“中以上海創新中心虹口分中心”、“中比科創加速器”、“牛津創新中心”、“上海新材料國際科創中心”等項目落地運營。

  對於創新中最為關鍵的人才問題,虹口也有了通盤計劃。今年5月,虹口國際人才港建設正式啟動。它不僅是集境內外各類人才服務為一體的“一門式”功能平臺,還將集聚區內各類創業園、孵化園等創新載體建設的優勢,孵化人力資源産業中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群,成為區域創新創業的孵化中心。

  不過相比宏大敘事,也許身邊的例子更容易説明問題:就在這個月,虹口曲陽街道社區創業學院推出“青年創新夏令營”。當創業不再是離經叛道的個人選擇,成為全社會青年可以接受的共同價值觀時,一個街道聯合周邊高校搭建的社會公益類孵化器的價值,將一點不亞於商業類孵化器。而一個區域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正得從最平常的人開始。

  讓老城區煥發青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瑞康裏石庫門 吳桐提供

  區委全會上,吳信寶一直在和與會人員探討一個問題:“老城區如何煥發青春?如何搞經濟建設?”他認為:“老城區不同於新城區,無法依靠以土地開發為核心的開發區1.0模式,必須走出適合老城區經濟建設的2.0版本。”

  按照“十三五”規劃,虹口劃定了南中北三大功能區,並希望實現融合聯動發展。其中,南部對標中央活動區,將進一步深化北外灘功能及形態優化研究;中部發揮歷史人文、生態水系優勢,打造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區;北部以城市更新帶動産城融合,為科創産業集群打造空間載體。

  據了解,國企將在虹口功能區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今年上半年,虹口南部地區成立了北外灘集團,北部地區以科投公司為主體,中部地區以長遠文化集團和新成立的音樂谷集團為主體,同時以虹房集團和虹商集團作為民生保障類企業,逐步形成“4+2”的國企體系,使“十三五”規劃真正落地。

  另一方面,虹口作為老城區歷史遺存豐富,文化特色明顯。同時舊區改造是虹口最大的民生,目前全區還有90余萬平方米二級舊裏以下住房有待改造。如何在舊改中找準發展和歷史的平衡點,將是對虹口下一步工作的極大考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