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推動軍民融合取得可觀實效

2017-08-01 09:09:3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 上海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可觀實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連日來,擔任鐵路上海站執勤任務的武警二支隊,在南廣場設點為廣大市民旅客送清涼。

官兵們每天早晨燒煮兩大桶綠豆湯,免費向酷暑中途經的旅客發放。旅客們感動不已、連聲致謝。 楊建正 攝影報道

  “再難也不能難部隊官兵,再緊也不能緊優撫對象”“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這是上海市各級領導抓雙擁工作的共識與追求,也是申城廣大市民愛軍為兵的純樸情懷和自覺行為。

  4年來,全市涌現出一批雙擁先進典型,先後有14個區縣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1個鎮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2名個人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16個區縣、700余個單位和個人榮獲市級雙擁模範稱號。雙擁工作碩果纍纍。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努力推動上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雙擁工作要始終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弘揚傳統、創新驅動、重點突破、融合發展”的雙擁工作理念,明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實現規劃、設施、機制轉換、教育和關心生活“五個同步”。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普遍把做好雙擁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上議事日程,做到“三個納入、三個堅持”,即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幹部政績考核範圍,納入單位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堅持每年召開專題議軍會議研究部隊建設需求,堅持每年兩會期間到部隊代表團聽取意見,堅持每年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重要節點到基層部隊走訪慰問,為部隊解決實際問題。

  走軍民融合之路

  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備區出臺了《關於推動上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在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下,建立了軍地協調小組,確定了工作目標和措施,完善了軍民融合“三重”(重點項目、重大事項、重要政策)的形成機制、協商機制、推動機制和督導機制,明確了“基礎領域、産業發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衛生和人才、社會服務和軍隊保障、城市建設管理和綜合防護、軍隊應急管理”等7個深度融合的重要實施領域,形成了92個軍民融合項目需求,分別納入市政府重點項目、“雙擁”平臺和職能部門協調範疇。先後建成12個國家級國防動員中心,完成409個與國防需求相關的産品指標體系。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上海特色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路子。

  浦東新區獎勵軍隊科研進步三等獎以上項目320多個,幫助部隊科技攻關項目102個,合作軍民融合發展項目11個,建立35個“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基地。長寧區支持部隊建立21家“軍(警)營信息港”,為區武裝部建立了衛星通信指揮平臺。閔行區建立軍民融合産業園區,利用高校科技資源推動軍地校三方跨界合作,形成了軍民融合聯動機制。虹口區在全市率先組織開展歷時3個月的戰時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研究性演練,開創了瀕海特大城市高效實施國防動員指揮的新模式。楊浦區積極探索軍地文化融合發展新路,與部隊共建打造楊浦“軍地文化圈”,形成了區域文化與軍旅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解軍隊後顧之憂

  本市不斷完善基層雙擁工作組織機構,市、區縣、街鎮普遍形成了黨政軍領導挂帥、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行業單位積極參與的雙擁工作格局。市、區縣兩級雙擁辦採取軍地合署辦公;各街鎮層面設立雙擁服務站;各委辦局、國有企業和居(村)委會設置雙擁工作聯絡員;雙擁志願者隊伍、優撫園、烈軍屬之家等各類基層服務性組織遍佈城鄉,已建立基層擁軍優屬社會組織4372個,參加經常性擁軍優屬活動的社區單位11069家,參與基層日常擁軍優屬活動的服務人員3.4萬名,實現了雙擁工作網格化,拓展了新時期擁軍工作主體和發展空間。

  近年來,上海相繼出臺了20余部地方性法規和優待政策,堅持整合資源,齊抓共管,有效解決官兵“後路”“後院”“後代”問題。4年來,共安置轉業軍官近4000人,接收退役士兵1.8萬人,安置率達到100%。軍人家屬就業安置率也近100%,對7000多名軍人子女入學給予了優待。

  寶山區投入445萬元,支持駐區部隊燃氣管道安裝工程和蔬菜大棚建設,投入1170萬元,為駐區部隊進行了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興辦了飛行員信息服務中心、網絡人才培訓中心、官兵洗衣房、電教室等實事項目。金山區在協調解決部隊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電信、醫療等具體困難的同時,積極幫助部隊基層解決軍事訓練、營區建設、文體設備、生活保障等實際困難。奉賢區將部隊營房、軍事設施保險以及官兵搶險救災、執勤發生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納入全區“民生保險”工程範疇,創設擁軍小藥箱、醫療聯繫點、醫療小分隊,實現醫療擁軍“六優先”。崇明區先後幫助部隊規劃建設了千畝標準化高産良田、千畝蔬菜基地、千畝苗木基地和萬頭養豬場,努力將崇明打造成部隊的後勤保障基地。松江區發揮大學城區位優勢,整合地方科技、文化資源,深入開展科技擁軍、文化擁軍活動,開展好文化精品進軍營活動、讀書交流到軍營活動和最新圖書送軍營活動。青浦區實施駐區部隊官兵家庭突發事件救助辦法,通過發放救助金等形式,為駐區部隊家庭突發睏難的官兵解決生活困難等。

  創特色雙擁品牌

  科教擁軍培訓基地(學校)、優撫對象短期療休養、“軍功章的榮耀——立功受獎軍人及其家屬代表看上海”、“雙看雙學”活動(即百名師團幹部“看上海”,引導部隊官兵“愛人民、學人民、為人民”;地方局處級幹部“進軍營”,引導機關幹部“愛軍人、學軍人、為軍人”)、雙擁工作雙月懇談會、“雙擁杯”駐滬部隊軍民健身系列賽、雙擁文化“五個一”工程(一組雕塑、一本書、一台戲、一組書畫、一個國防教育基地)、 “雙百”進社區(百名醫療專家進社區義診、百名軍校研究生宣講團進社區宣講)等,這些雙擁品牌,都是本市各級各單位、駐滬部隊堅持長期開展雙擁活動著力打造的。

  徐匯區的“雙擁融合圈”“徐匯雙擁商圈”“雙擁俱樂部”“一街一品”“雙擁365”等雙擁品牌,軍地人人皆曉。黃浦區的“南京路為民服務活動”、“為黨旗增輝為軍旗添彩”宣誓、 “紅門精英人才”計劃、“長征醫院精英快線·淮海白領午間門診”項目等,是軍地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服務部隊和百姓的優質平臺。靜安區的“第二故鄉情”、“大篷車”社區服務送軍營活動等,切實將擁軍服務保障做到了官兵的心坎裏。普陀區的 “故鄉指導員”“情係功臣”國防和雙擁知識競賽、蘭溪路擁軍一條街等,令部隊官兵深深感受到人民群眾濃濃的擁軍情。嘉定區“精品故事+名家創作+社區巡講”,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嘉定優秀復退軍人和本土革命先烈的先進事蹟。

  本市還實現了雙擁工作網格化全覆蓋,建立基層擁軍優屬社會組織4372個,參加基層經常性擁軍優屬活動社區單位11069家,參與基層日常擁軍優屬活動的服務人員3.4萬餘名。拓展了新時期擁軍工作主體和發展空間。

  助地方城市建設

  駐滬部隊發揚我軍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學雷鋒、學八連”等主題活動,“南京路上好八連”“模範醫學專家”吳孟超等先進典型,成為市民群眾學習的楷模。近年來,駐滬部隊先後建立少年軍校168座,派出軍訓教官3.3萬人次、軍訓學生215萬人次;共建立軍民共建點4996個,成立便民小組1182個;先後投入勞動日27萬餘個,參加地方建設義務勞動60萬人次,動用車輛30萬台次;結對幫扶683個街道、鎮、村,向困難群眾捐款2213萬餘元、捐物11萬餘件;深化“軍徽映夕陽”和“軍徽照晨曦”活動,結對共建學校695個,幫扶困難學生人數3034人,與585家養老院、敬老院結對攀親,3495名孤寡老人和“失獨家庭”有了“兵兒子”,10萬餘人次老人在活動中受益。

  子弟兵還緊緊圍繞上海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整體建設,主動參與全市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確定一批城市社區建設、新農村建設、扶貧幫困等聯繫點,振興革命老區建設援助點,有計劃有項目地開展援建活動。

  駐滬各部隊組建了反恐維穩、核生化應急救援、水上聯合搜救、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救援、搶險救災工程保障和信息保障等“六支力量”,在維護治安環境、處置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