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閘北、靜安兩區“撤二建一”後,瞄準“城市精細化管理示範區”新目標,助推城區管理效能和品質再上高峰
靜安:“繡花精神”養成于問題導向
新靜安在落實“繡花精神”、網格化管理、市容衛生等方面卓有成效。靜安區標誌性紅頂別墅與周圍綠植的組合,可稱得上是絕佳搭配。袁婧攝
在上海,有一項起步于“迎世博”、覆蓋全市各街鎮的市容環境社會公眾滿意度測評,每半年考核一輪。到目前為止的18次測評中,靜安區靜安寺街道在中心城區中17次奪冠。而從去年開始,曾經位列“末位方陣”的彭浦新村街道和芷江西路街道,排名以“不一般”的速度上攻,摘掉了“一般”的帽子。
2015年,原閘北、靜安兩區“撤二建一”,新靜安區有了縱深發展的廣闊腹地,但客觀上,“二元結構”成了城市管理的一塊短板。新的條件下,如何擔當起“城市精細化管理示範區”重任?靜安區的回答是:堅持問題導向,將“繡花精神”植入廣大幹部隊伍中。區委書記安路生這樣注解:在深度融合基礎上,靜安區特別需要提振隊伍整體素質,為各項改革發展提供理念和組織保證,“當硬體比拼到了一定階段,接著的,就是城區管理者理念和思想的競爭。”
7月底,在上半年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靜安區委、區政府出臺《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區品質的實施意見》,制定出城區建設和管理的兩大標準體系,並醞釀出臺“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一切,直指“繡花精神”的入腦入心,助推城區管理效能和品質再上高峰。
“繡花精神”,就是“帶著問題走得深”
周惠珍,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前不久,她多了一個身份———作為“二級路長”分管成都路與常德路之間的一段南京西路。
一個多月來,周惠珍“蕩馬路”的時間遠遠超出近年來的總和。她眼觀六路,看道路立面、燈光綠化,還要看交通秩序、各種亂象。不過,在連續炙烤的高溫天中,她發現,“一級路長”比自己巡得還要勤快、還要細緻———整條南京西路的“一級路長”正是區委書記安路生。
最初幾次,管段的“二級路長”們常常以“交接棒”形式陪同書記“巡路”。但“交接棒”很快被否決:不能你找你的問題,我找我的短板,要一起走、一起看,相互學習借鑒。“二級路長”們的“戰線”一下子被拉長為整條南京西路。問題因此也被迅速“聚焦”:南京西路上地鐵站點密布,非機動車亂穿行、亂停放時有發生。
書記帶隊巡路,同步拉了一個“南京西路路長”微信群,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出臺:南京西路成都路、南京西路陜西路、南京西路華山路設置三個“卡點”,公安布設力量定點執法處罰,流動警力同步巡查,街道則配備人員集中收儲違法停放的車輛。
靜安區“路長制”於今年6月全面啟動,25位局級幹部挂帥“第一路長”推進246條道路精細化管理,全區300多名處級幹部任“二級路長”跟上。僅以周惠珍分管的這1800米南京西路段沿線為例,“路長制”施行以來,處理非機動車亂停放74起、暴露垃圾58處、佔道堆物10處、井蓋破損1處、市政立桿損壞1處、架空線線纜箱掉落1起。
實施精細化管理,責任是關鍵。在靜安區,“路長制”被視為思想行動、責任意識上的示範引領,目的在於推動更多資源集聚基層,統籌解決疑難雜症。最終,形成這樣的問題解決路徑———對發現的問題,能解決的迅速解決,重大設施問題納入“美麗城區”統籌解決,具有共性的問題通過建章立制批量化解決。
“繡花精神”,就是“敢於拆解難題的精氣神”
彭浦新村街道,面積3.81平方公里,人口15萬,是全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這裡,低水準業態不少,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環境問題多,因此成了那個常在測評中“排名倒數”的尷尬角色。“繡花精神”的植入,讓該地區成功“逆襲”———最近兩次測評,彭浦新村街道兩連跳,排名提升八位。
“‘繡花’的針腳走線一定要落在關涉老百姓痛癢的地方”。自2015年起步的“美麗家園”建設持續攻堅,啃下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硬骨頭”,但硬體的一次投入容易,更深層次問題則需要管理者以壯士斷腕的魄力對管理體制機制大膽改革探索。
彭浦新村街道就“鉚”上了小區物業管理,以“裝潢垃圾清運”説事兒,給物業公司做規矩。
以往,為了免交清運費,物業公司習慣將小區內的裝潢垃圾隨意堆放在路邊,一整夜就能壘起一座小山。街道建立起小區裝潢垃圾清運平臺,物業收儲垃圾後能像“叫外賣”一樣迅速對接清運公司。同時,平臺與67個居民小區、30多個物業機構簽下合約,每個小區設立指定堆放點,由居民監督物業的規範收儲和上報流程。年終考核時,達到優秀的物業,給予相關補貼;對於發生兩次違規堆放的物業,將實行一票否決。平臺建立以來,整個7月,全街道住宅小區清運裝潢垃圾共2970噸,散落到街面的不足一車。
鉚著“痛癢”涉難啃硬。放諸全區,“繡花精神”化作一組組數據,讓百姓覺得,至少“眼門前”的事都能管好了———近兩年,靜安區將物業管理服務的責、權、利全部下放給基層,結合“美麗家園”建設,建立起物業管理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截至目前,該區共勸退108家物業公司,對218個三萬平方米以下住宅小區物業進行整合歸併。
“繡花精神”,就是“將一般項目做到不一般”
在靜安寺街道,17個閃閃發光“第一”背後的數據更值得咀嚼:依託網格化管理,每天路面保潔清掃頻次為四個班次;環衛一體化作業,管路面也管設施、綠地、圍墻內外;每天活躍在網格中的各類聯勤聯動力量百餘人,人員及攤點容易集聚的地方有管理力量接近24小時固守。這裡,還有一張無形的大數據網絡,將每個區域的熱點時時推送;社區建起微網格———人人都是發現者,人人也可以成為管理員。
“人人手中都有繡花針,針腳細緻又綿密。”這是書記心中的理想狀態。目前,靜安寺街道對應11個居民區的32個黨支部,在社區黨建引領下設立了32個微網格,又在商務樓宇密集區設立了五個樓宇微網格。37個微網格裏,以黨員率隊的志願者們發現問題、提出建議。這些微網格,被植入了公共管理的“全要素”概念———不僅談管理,更關注公共安全、公共服務。
微網格的微循環下,愚谷邨南北弄口和垃圾廂房被三位社區志願者“調理”得“氣色絕佳”;小店集中的愚園路靜安段也開始爭創全國首個城區高品質管理示範街。一個共識在實踐中逐漸成形:一個小區管得好不好,就是看垃圾箱、門衛室;放大到一個街區、城區的管理水準,就是看那些一般區域、一般項目,如果連“一般”都做好了,那麼,其他的肯定“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