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誕生百支優秀市民合唱團

2017-08-30 09:59:5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金山區亭林合唱團演唱《夢中的卓瑪》。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市民合唱大賽決賽日前在上海城市劇院落下帷幕,比賽決出百支優秀市民合唱團。

  本次大賽由閔行區文廣局、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市群藝館聯合舉辦,吸引了全市千余支合唱團隊報名參賽。參賽團隊各具特色,比如,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鐳音合唱團用歌聲“治愈心靈”。該合唱團成立的初衷是緩解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進入這家醫院的病人大多是中晚期腫瘤患者,醫護人員常年24小時待命,壓力非常大。看到醫院有不少唱歌愛好者,工會便組織成立了鐳音合唱團,不僅讓醫護人員的壓力得到釋放,還有效拉近了醫患關係。合唱團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為患者演唱,還邀請患者同臺表演。決賽舞臺上,他們以一首《give us hope》表達醫護人員的心願———希望患者能堅強地挺下去。

  “市民合唱大賽舉辦了三屆,水準一屆比一屆高!”本次大賽評委、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何劍平説,本屆大賽的指揮水準讓他倍感欣慰。這得益於市民合唱大賽的一項賽制,即要求上臺的每位指揮只能帶領一個團隊參加同一個組別的比賽。這項規定一度引起爭議,參賽團隊害怕優秀指揮“供不應求”,但是幾年下來,大家發現該項規定讓更多年輕的專業指揮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本次大賽中最年輕的指揮許瀅年僅20歲。還有24歲的叢高博,雖然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合唱指揮專業五年級的學生,卻已經帶過10支市民合唱團隊。

  據透露,為了提升合唱團隊指揮的專業素養,大賽期間主辦方特意推出了市民文化節百強合唱指揮培訓班,設初、中、高三個等級,針對不同層次的學員展開培訓。與此同時,全市各區也展開了相關指揮培訓及下基層專家輔導活動,參與者達12萬餘人次。“我們要辦的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希望提升全市群文合唱的整體水準。”有關負責人説。

  在本次大賽中,也出現了一些歌曲“撞車”的現象。評委們呼籲更多的作曲家加入進來,創作出適合市民合唱團、貼近現代生活的合唱歌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