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青浦河道摘得“最長”和“最大”

2017-09-04 08:57:2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本市河道5年增1.6萬餘條,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54公里河道 崇明青浦摘得“最長”和“最大”

  5年時間裏,上海多出了16821條(段)河道?上海市水務局日前公佈了2016年上海市河道(湖泊)報告,上海最新的河道“家底”公佈。

  報告顯示,上海共有河道43424條(段),河網密度為4.54公里/平方公里,相當於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4.54公里的河道。和2011年上海市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資源普查的數據相比,上海的河道數量和河網密度分別增加了63.2%和13.5%。

  上海“最長河道”和“最大湖泊”兩項頭銜也隨之揭曉。最長的是崇明區內的環島運河,長162.46公里;最大的是青浦區內的淀山湖,本市境內面積為45.24平方公里。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新增的16821條(段)河道中的大部分並非新開河道,而是原本就存在的,但不在上海的河湖管理名錄內。

  據介紹,2011年上海市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時,制定了一本“名冊”,但還有許多河湖因無法達到進入名錄的門檻,成為了“名錄外水體”,總面積估算有61.6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上海河湖總面積的10%。這些名錄外水體主要包括面寬小于6米的村溝宅河、面積小于1500平方米的獨立水體、灌排溝渠等。

  今年年初,上海出臺的《關於本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17年底,上海所有河湖都應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管理保護機制。在此背景下,上海近期又重新對河湖摸了一次“家底”,確保應當納入管理名錄的河湖無一缺漏。

  即使不納入管理名錄的小微水體,主要包括面寬小于3米的灌排溝渠和公園、綠地、小區或單位等範圍內面積小于667平方米的坑塘水體,監管部門也納入了調查統計,共計55864個,面積為70.61平方公里,做到心中有數。

  這些“新發現”的數據,與經過校正、更新和完善的原名錄內河湖數據一起,形成了“一河一圖一信息”的上海河湖數據大全。

  摸清了“家底”,河湖的管理責任就能具體落地。分析這43424條(段)河道和40個湖泊,不難發現,大多數都是鎮(鄉)管河道或村級河道,責任落實到了基層。

  按照河湖管理屬性劃分,全市共有市管河道31條,長853.99公里;區管河道514條,長2934.67公里;鎮(鄉)管河道2639條(段),長6446.7公里;村級河道40240條(段),長18576.08公里。市管湖泊有2個,面積48.3平方公里;區管湖泊19個,面積21.42平方公里;鎮(鄉)管湖泊19個,面積2.92平方公里。

  按照行政區來比較,立志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的崇明區,擁有的河道最多、最長、最密集,有15891條,總長8986.69公里,密度達到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7.58公里的河道。而寸土寸金的黃浦區僅有3條河道,總長僅12公里,河網密度全市最低,只有0.59公里/平方公里。

  長度只是反映水資源充沛與否的一項主要指標,此外還有面積。青浦區以57.11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積領跑全市,佔到全市湖泊總面積的78.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