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3774名學子迎來難忘軍訓

2017-09-04 09:37:3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燃熱血暖人心! 上海交大3774名學子迎來難忘軍訓

  拉練軍歌震天響,老區飯菜吃得香、革命英雄進“軍營”,親子家書暖人心……今年8月23日至9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3774名2016級本科生迎來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次集體活動——軍訓。今年上海交大以“軍政雙訓、開放軍訓、家校合力育人”的理念開展軍訓活動,軍訓“課堂”充滿溫度——學生在訓期間在校園裏完成十公里夜間拉練,吃“老區特色菜”和“追憶往昔”套餐重溫老區革命精神,在課堂裏聆聽革命老英雄、專業課名師和部隊官兵帶來的“思政課”,在課堂外通過家書與家長溝通體會親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説:老區特色菜上海交大供圖

  家書溫情暖人心

  “自從兒子到了上海,上海的天氣,上海交大的大小事都成了我們關心的對象。因為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上海交大軍訓期間,一位家長寫給正在軍訓中的兒子的家書,讓不少人瞬間淚奔。這封家書的作者徐女士的兒子徐子皓是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從去年9月入學至今,徐子皓成為“交大人”剛好滿一週年。“大多數家長都因工作繁忙、路途遙遠,未能親自來到學校看望孩子,但是家長群的熱鬧,早已將爸爸媽媽們的心凝聚在了一起。你是爸爸媽媽心中最迷人的世界,無限精彩。我們期待交大的孩子,都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精英,為世界變得更美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軍訓中期慰問會上,徐女士作為家長代表,上臺朗讀了她寫給兒子的這封家書,讓在場的所有人不禁潸然淚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交大學子閱讀家書

  “我用了十二年考上交大,卻用了二十年才學會寫信給爸媽。走到天涯海角,最忘不了的還是家。”歷經軍訓磨礪,年輕的交大學子也成長了許多,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尤志遠在寄給爸媽的信中大聲説出了自己對他們的愛。

  家長和孩子的家書,跨越千山萬水,聯結了父母和孩子的心。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本科思政辦主任、軍訓團二營九連指導員王國鋒表示,軍訓期間他們收到了278封家長寫給孩子的紙質家書,這些家書不僅飽含著父母對孩子的拳拳深情,更寄託著他們對孩子未來能夠胸懷天下、創造生命精彩的期待。

  “軍訓前,我們和家長做了大量溝通,策劃了這樣一場特別的慰問活動。除了父母和孩子之間互通家書外,慰問當天,我們還邀請部分家長來到了學校,和學生一起吃蛋糕過集體生日,慶祝他們正式成為‘交大人’一週年。”王國鋒介紹説。

  當看著爸媽捧著蛋糕來到自己身邊時,這些在軍訓中經受住了高溫烈日和枯燥訓練考驗的“小戰士”們都悄悄抹起了眼淚。“生日蛋糕很大,我們上臺和爸爸、媽媽一起捧著它,吹滅了蛋糕上‘一歲生日’蠟燭,接著一起唱生日歌,這個場景讓我終生難忘。” 尤志遠説,回想起去年此時,他懵懂無知地走進交大校門,期待、欣喜又激動,轉眼間已在交大度過了一年的光陰,這次在學院的軍訓慰問會上度過這麼特別的“一歲”交大生日,溫暖而又感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上海交通大學3774名2016級本科生迎來軍訓

  除家書外,交大在軍訓期間採用全程圖文視頻直播(點擊連結,查看相關視頻),交大微信共推送相關內容80余條,累計閱讀量達8萬;微博直播10余場,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萬;軍訓網站每日更新40余張照片、10篇余文稿、10余段視頻,累計訪問量約7萬次。軍訓家長QQ群也很熱鬧,群裏有約2000位家長,活躍度非常高,學校每日有專人通過上傳照片視頻等與家長互動,多角度多平臺展示軍訓教官、師生風采。遠行千里,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牽掛。當孩子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時,父母在家裏一張一張地翻看學校網站上更新的軍訓照片;當孩子夜晚在校園參加十公里拉練時,父母守在直播鏡頭前期待他們身穿迷彩的身影出現。

  上海交大2016級學生軍訓團政委林立濤表示,軍訓育人不僅僅在於軍事化訓練,更在於日常的點點滴滴。通過邀請家長深度參與學生軍訓,不僅架起了一座家校溝通的橋梁,還能夠使他們充分了解學校培養模式,深度溝通家庭、學校、社會,形成教育“環島”,使它們共同發揮合力育人的作用,為交大2016級本科學子上了這麼一次充滿溫情而又有營養的“難忘一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説:家書寄託著父母對子女的深情

  別樣思政課堂燃起軍營熱血

  “我16歲參加解放軍,入伍兩個多月,就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艱難的、也是扭轉戰局的關鍵戰役。敵機扔下的汽油彈幾乎燒遍了整個山頭,陣地上彈坑連著彈坑。”在上海交大2016級學生軍訓革命傳統專題教育講座中,抗美援朝老戰士華金才回憶起往昔崢嶸歲月時激動地説道,贏得台下交大學子的陣陣掌聲。除了華金才外,講座還邀請到了我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孫佑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原副院長宋渭澄兩位老戰士為大家開講。孫佑民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參加過兩次國慶觀禮飛行表演,並創造過三項世界記錄;宋渭澄少將,則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從事國際關係、國防外事、軍事外交、國際戰略研究、航天偵察、特種作戰指揮的優秀人才。台下師生肅然起敬。這場熱血澎湃的革命傳統專題教育,不僅豐富了軍訓內容,也使交大學子從這三位平均年齡83歲的老戰士們身上感受到了勇敢無畏的紅色精神。

  從中國軍艦動力系統現狀及發展方向到“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航運未來發展,深受學生喜愛的名師走進“軍營”,走上“連務會”的講臺,從自身科研領域出發,為相關專業參訓學生開展國防形勢、理想信念教育,名師演講全程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向全體軍訓學生推送。“同學們,水下戰場已經成了未來戰爭的制勝關鍵,歡迎大家投入海洋懷抱,共同追夢中華崛起。” 在上海交大軍訓學生的連務會上,艦船研究專家、上海交大凱原十佳教師易宏教授作《國家安全與海底暢想》報告,贏得台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的陣陣掌聲,圈了一批“軍迷粉”。“讓生命燃燒,而不是冒煙。在時代洪流中,我們將自身的命運與國家捆綁在了一起。”在另一場連務會上,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交大講席教授劉西拉與土木工程專業參訓學生分享了自己的青春選擇,他告誡學生“土木兩個字,聽起來又土又木,可拼起來,就是未來”。與此同時,其他連隊近3000名參訓學生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隔空聆聽”名師的教誨。

  長期以來,上海交大鼓勵師生將自己的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學校不斷將基礎研究、前沿探索等領域優勢,轉化為國防科技創新生産力。“如何將學校的科研優勢,轉化為一線思政教師的育人優勢,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命題,”本次活動策劃人、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楊建軍説,“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第一課堂與軍訓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為學校‘大思政’格局構建提供支撐,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目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