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資本“買”意漸濃 資金佈局暗流涌動

2017-09-06 13:29:32|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董建雄

  近幾個月以來,産業資本“買買買”的熱情持續升溫。值得關注的是,相當數量的中小創公司得到重要股東增持。市場人士分析,近期産業資本總體呈現凈增持,一方面是因為減持新規的約束,另一方面也的確體現出部分公司股東和高管的信心。此外,北上資金、QFII等增持佈局的方向雖有所差異,但其動向也凸顯了市場熱點。

  産業資本動向受關注

  作為市場重要的標杆力量,産業資本近期的增持動作引發市場關注。財匯大數據終端數據顯示,8月份共有351隻個股公告發生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其中152家公司獲得凈增持,當月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凈增持額為16.58億元。

  個股方面,山東威達9月5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威達集團計劃自9月4日起的12個月內,增持公司1%至3%股份。威達集團已于4日至5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250萬股,增持比例0.6%,目前威達集團持股比例為25.67%。東方時尚5日晚間公告稱,2017年7月13日至9月1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投資公司增持公司股份841.5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036%。截至2017年9月4日,投資公司持有公司25573.03萬股股票,佔公司股本總額的60.88%。此前,控股股東計劃自2017年7月13日起6個月內,累計增持總額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的股份。

  事實上,在此前的幾個月,産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已經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個月以來,除了7月份A股上市公司遭遇到了重要股東15.79億元的凈減持外,5月和6月均呈現凈增持狀態,凈增持額分別為26.05億元、58.65億元。具體到公司,在5月至8月四個月裏,共有136隻個股獲得的增持金額超過1億元。

  這股産業資本“買買買”的風潮,引發了市場參與各方的關注。事實上,自2016年1月以來,A股市場始終保持重要股東凈減持的趨勢,但這一趨勢在今年5月被打破,而且近幾個月以來總體增持額高於減持。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表示,近年來,産業資本的放量變化往往被市場解讀為市場拐點有效信號,其對市場走勢的前瞻性越來越多地成為市場共識。A股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性較強,産業資本和股東掌握更多的公司信息,尤其是對於價格的理解和二級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增減持行為也常常是市場價格運行的信號。

  資料顯示,一些業績預喜的公司的確得到了産業資本增持。據統計,截至9月4日,353隻前三季度業績增長超過50%的個股中,自7月4日至9月4日期間股東增持的共有22隻,增持數量達1.53億股,增持金額達22.95億元。增持數量最多的個股包括:恒逸石化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168.50%,增持2781.23萬股,增持金額高達4.5億元;東方園林凈利潤增長65.00%,股東增持1594.82萬股,增持金額2.9億元。從市場表現來看,部分個股的走勢也在重要股東的“加持”下一路上揚。

  增持動向傳遞積極信號

  産業資本的密集增持,也讓市場人士反思市場是否已處於磨底過程中。産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和方向,成為很多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産業資本大量增持的動因是估值處在歷史較低水準。當企業的重置成本高於市場價值時,股票價值被低估,資本將更願意投資金融産品,從而産業資本將進行增持。雖然A股整體估值高企導致産業資本基本長期處於單邊減持的狀態,但實際上産業資本作為投資主體,也遵循“低買高賣”的投資法則,當估值洼地投資機會出現時,産業資本將入場增持。從産業資本凈增持額看,除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異常波動期間外,2005年以來産業資本在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2010年5月、2014年4月至5月、2016年11月、2017年5月等期間表現為凈增持,其對應的全部A股PE(歷史TTM,整體法)最低分別到達18.8倍、20.2倍、11.7倍、22.4倍、20.2倍,均為階段性低點。從歷史情況來看,産業資本持續大規模增持均在市場大底階段,如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2008年8月至2008年10月、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小規模增持出現在階段性底部,如2010年5月、2016年2月。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表示,回顧歷史來看,在2015年牛市期間,大股東資金在4月份呈現陸續離場的態勢,5月份達到高點,凈減持市值達到1455億元,較上月規模抬升91.47%,隨後6月份股市大幅下跌。而從近期的市場行情來看,A股市場在3月底至4月初期間,受到金融監管全面趨嚴帶來的流動性衝擊,隨之有所調整。5月份,大股東資金今年以來首次轉為凈增持,A股市場也從4月份的調整中恢復,在6月份迎來一小波上升行情。

  他同時指出,在當前市場處於存量博弈的格局下,産業資本的資金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市場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首先,自2017年以來,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呈現顯著下行;其次,基金新發行規模也降至低點;第三,境外機構資金的規模擴張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諸多中小創公司得到重要股東增持,似乎也傳遞出一些積極信號。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9月4日,5月以來得到重要股東增持的780家上市公司中,其中470家為中小創公司,合計總增持金額為264.42億元,佔總增持金額744.40億元的35.52%。而8月以來,中小創板塊更是成為增持重要陣地,174家得到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中,114家為中小創公司,合計總增持金額為29.39億元,佔到了總增持金額61.39億元的47.87%。

  “要充分重視産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和增持方向。産業資本的投資邏輯,多以價值為導向,其增持方向昭示著市場價值投資的方向。A股市場有三季度各方資本‘給力’的慣例,但産業資本的增持更具指導意義,投資者不妨根據其動向尋找市場投資機會。”有券商營業部人士建議。

  多因素支撐資金入市邏輯

  除了産業資本增持外,近期A股市場正迎來多方增量資金的絲絲暖意。近期,滬深兩市融資餘額連續回升,給市場帶來活躍度,同樣給市場帶來上行的動力。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5635.9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3.39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3852.4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5.31億元;兩市合計9488.43億元,增加58.70億元。事實上,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的增長已維持一段時間。

  A股出現暖意,北上資金、QFII等動向也備受市場關注。北上資金方面,資料顯示,借助滬股通和深股通,北上資金加速佈局A股,北上資金連續5個月凈買入環比增長,並在8月凈買入達270億元,創出今年的單月新高。上周滬港通北向單周資金凈流入達147億元,為2015年8月底以來的最大單周流入。從8月以來,中小創個股的突出表現中,頻頻出現的北上資金成為重要“推手”。

  QFII方面,查閱上市公司半年報發現,QFII身影出現在近20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如果算上領航投資買入的指數基金成分股,則超過240家。整體而言,雖然QFII持股的變動幅度並不明顯,但是新進、增持與減持情況之間的差異,能夠觀察到QFII看多中國股市和優質上市公司的跡象。

  市場各方正密切關注上述增量資金帶來的影響。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需關注市場從存量博弈向增量資金入市轉變的可能。“當前市場多方面支撐增量資金入市的邏輯。其中,三季度是多方資金傳統的加碼博弈期,不少追求絕對收益和相對排名的資金都會在三季度有加碼佈局趨勢,這可以透過機構倉位等進行觀察,就管理的公募基金産品而言,近期適當增加了權益類資産的倉位,這也是順應當前市場走勢;另外,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的披露,也給市場帶來業績確定性及其預期,增量資金有動力參與其中,可以觀察到績優公司與機構調研對象、資本增持對象之間的較高重合度。雖然現在説市場進入增量驅動為時尚早,但是增量資金一旦啟動,就有其自我強化的效果,增量資金撼動市場大格局也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