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山依舊在”英文怎麼翻?耗時10年四大名著英譯本終出齊
圖説:首本中國人翻譯的《三國演義》全本封面 網絡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寫在《三國演義》卷首盡人皆知的名句,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漢英對照版《三國演義The Three Kingdoms》中由虞蘇美教授譯為:
“Waves upon waves the Yangtze River rushes on its eastbound way, Its white crests wash away all the heroes, valiant and brave.Right or wrong, triumph or defeat, all is forgotten in the blink of an eye. What remains only are the hills, so green And the glow of the sunset, so red. ”
這也是第一本全部由中國人翻譯的《三國演義》全本,虞蘇美的譯文被評價為“既忠實于原著,又注重英語讀者的可接受性,譯筆忠實而靈活、平實而生動,向英語世界讀者展現了中國式《荷馬史詩》《戰爭與和平》之厚重與精彩。”除去少量的詩歌和情節稍有省略,譯文幾乎做到了一一對應。
負責此次《三國演義》審訂的羅納德·艾弗森多次來華,曾策劃名為“紫禁城珍寶”的美國首次故宮巡展。他了解《三國演義》對於中國人的深刻文化影響,無論從商者還是從政者都熟知書中揭示的原則。對於現存的諸多譯本,他都感覺不太滿意,於是決定出資並審訂一個新的譯本,旨在生動地傳達原著的精髓,幫助西方讀者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
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這一齣版項目始於2008年,2011年《紅樓夢》和《水滸傳》出版,2013年《西遊記》問世,如今,凝聚了國際知名譯者畢生精力的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已經全部出齊,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神韻,展現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四大名著英譯始自19世紀
圖説:《紅樓夢》英譯版五卷本封面 網絡圖
其實,中國四大名著的英譯活動早在19世紀就開始了。《西遊記》的英譯本中最有名的是英國漢學家亞瑟·韋利(Arthur Waley)譯的《猴》(Monkey),這雖然是個節譯本,但文筆活潑,傳達出了原著神韻,被公認為佳作。《三國演義》較受歡迎的英譯本主要有鄧羅(C. H. Brewitt-Taylor)和羅慕士(Moss Roberts)的譯作。《水滸傳》則有多個全譯本,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Pearl S. Buck)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和登特—楊父子(John and Alex Dent-Young)合譯的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紅樓夢》英譯本中,國人最熟悉的可能是楊憲益、戴乃迭夫婦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的譯本,這次外教社引進的企鵝集團霍克思、閔福德譯本,則是在英語國家中廣受推崇的翻譯傑作。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孫玉介紹,2008年外教社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聯繫,取得了《水滸傳》登特—楊父子英譯本的版權,經過兩年多的打磨和審校,譯者對英譯本中三百多處不夠精準的地方做了修訂。五卷本《紅樓夢》是兩代漢學大師霍克思、閔福德譯本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這個版本被霍克思給予厚望,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説“希望這個全版本能給全世界新一代的讀者帶來快樂”。
詩詞翻譯看點與難點兼具
《三國演義》將歷史興亡之感、政治權謀之術、軍事之韜略、英雄之傳奇、時事之詭譎、命運之難測、人性之複雜,化入緊張曲折、精彩紛呈的戰爭敘事之中。
復旦大學何剛強教授認為,《三國演義》風雲人物眾多,歷史場景複雜,戰場形態不一,且對各種政治勢力與相關將領、官吏等的褒貶通常隱含在隱喻或典故之中,所有這些對翻譯者構成莫大的挑戰。
譯者虞蘇美出身於1940年,是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教授,1964年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1980年畢業于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獲教育碩士學位。她是第一位將《三國演義》全本翻譯成英語的中國人。為了完成這個浩大的翻譯工程,創造一個全新的譯本,虞蘇美用2年假期時間,在女兒的幫助下將譯稿整理成電子版。詩詞的英譯是個翻譯難點,卷尾“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被她流暢、直白、準確地譯為:
All down the ages rings the note of change,
For fate so rules it—none escapes its sway.
The kingdoms three have vanished as a dream,
Pondering o’ver this we can only grieve.